承德是一座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多民族歷史文化內涵的城市。自乾隆六年,弘歷開始大規模擴建避暑山莊后,承德開始進入繁榮期。此時承德成為僅次于北京的另一重要政治中心,有塞外京都之稱。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承德作為歷史名城以及河北省發展的重要城市,在新政策和時代推動下,不僅成功實現傳統工業向新型產業發展轉型,并且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如今,乘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東風,承德正著力打造“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三張城市新名片?,F在承德已經成為華北主要的數據集散地、河北產業轉型代表以及京津冀信息高速公路重要節點。
國家政策導向支持的重鎮
承德成為連接京津冀經濟協同發展的首選城市。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性,指出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的必經途徑,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范和樣板的需要,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趨勢下,承德作為首都的“北大門”,始終肩負著京津生態功能區、重要水源地和安全“護城河”的重要職能。依托灤河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遠離地震帶等優勢,承德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趨勢下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京津冀經濟圈首選重地。
通州成為北京副中心 政企聯動將推進承德發展。此外,北京市為了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為指向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通州區定位為“北京行政副中心”,未來將成為中心城區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這將有利于帶動通州的產業發展,隨著產業不斷發展,必將同步加強與河北的對接,實現“規劃一張圖”,解決邊界基礎設施、生態廊道等問題,相比之下,承德距離通州更有優勢,而且隨著京承城際鐵路列入鐵道部規劃,未來從北京到承德預計1個多小時到達,這對加快承德經濟建設新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承德具備推進雄安新區建設發展“護衛艦”的能力。同時,我們在北京發展規劃中可以看到,以雄安新區為代表的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的試點新區正在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雄安新區是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可以有效緩解北京大城市病。為了發展需要,雄安有“三不建”原則,為了更好解決這一問題,承德憑借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構建現代化綠色產業體系建設,為新興產業、綠色產業發展搭建了平臺,無疑能夠和雄安新區形成職能互補,為雄安進一步發展提供基礎性保障。
交通再度升級地域優勢凸顯
過去有人常說,承德是座山城,交通太過閉塞,影響了承德的發展。所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下,承德緊抓機會大力發展交通基礎建設,機場、高鐵、高速、城市道路建設都有新的面貌。
打通“空中走廊”承德與外界距離越來越近。今年5月底,承德普寧機場正式通航,結束了承德沒有民用機場的歷史,承德除了開通至石家莊的航班,在近期也正式開通至上海航線,隨著承德至上海航線的開通,承德市民可以通過上海進行“空空中轉”航班,到達境內外90余個城市。未來,深圳論壇空間 香港主機,承德還將陸續開通至廣州、桂林、西安等城市航線。
進入高鐵時代承德打造立體交通圈凸顯樞紐地位。當然,除了航運建設,承德在高鐵建設上也是加大投入。預計2019年,京沈高鐵將通車,高鐵開通后等于將承德與華北、華東、西南、東北快速連接起來,從而拉近了承德與北京、天津、上海、沈陽等城市的空間距離,使承德的經濟文化活動真正融入京津冀都市圈中。同時,承德第七條高速承平段正在建設中,承平高速公路(承德段)建成后,將與此前相繼建成通車的京承、承唐、承朝、承秦、承赤、承圍、承張高速公路一起,構筑承德域內“一環八射”高速公路網。
隨著機場、高鐵、高速的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也為承德經濟發展帶來新契機。比如,高鐵沿線上,承德南站是新建京沈高鐵的一個火車客運站,選址市區南部馮營子區段,位于承德大學城附近,所處地勢開闊。此站下車你能看到承德避暑山莊、普寧寺、雙塔山等風景名勝,當然,還能品嘗八大碗、鮮花玫瑰餅、御士荷葉雞等美食。除了美景和美食外,沿著高速還有眾多現代化創新工業園基地,比如駕車駛下承秦高速承德縣出口,在灤河和老牛河交匯處,可以看到承德發展“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發展戰略”的重點項目——承德德鳴大數據產業園。這座由北京供銷大數據集團投資建設的一體化數據中心,在規劃部署上,強調綠色環保和清潔能源的使用,最大限度考慮當地人文、經濟與生態環境,正是這種理念,鑄就了德鳴大數據產業園在承德不可或缺的地位。正因如此,原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同志參觀德鳴大數據產業園后曾表示,德鳴大數據產業園是他目前看到過的大數據中心中,設計的最好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