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BIT2018進入第3天華為展臺魅力不減看點依然十足。
在云數據中心展臺,華為網絡能源展示了智能溫控系統,該系統在業內率先采用濕膜加濕,可以減少95%以上的功耗。
工作人員講解華為智能溫控系統
除了以上的加濕功耗,華為智能溫控系統還有更多的黑科技嗎?來,跟著小編走進華為西安溫控研究所,一起揭秘。
先來看數據中心能耗的挑戰:隨著大數據及云計算等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數據中心的建設也步入了快車道,而數據中心作為能耗大戶,電費已經成為數據中心生命周期內運行成本最大的組成部分。數據顯示,數據中心能耗構成中,溫控系統占比約為30%~40%.同時,更好的溫控系統設計可以帶來更穩定的溫濕度控制,更長的IT硬件使用壽命以及更少的運維成本,因此,如何提升溫控系統性能,成為數據中心發展的重要課題。
華為三大研發中心:目前,數據中心溫控產品廠商眾多,各廠商都在不斷提升產品質量以更好的滿足數據中心的制冷需求,這其中不得不提及華為在溫控領域做得諸多努力。據了解,華為在全球共有三大研發中心,分別位于中國西安、深圳以及德國紐倫堡,每年將收入的15%投入研發,現有溫控研發工程師超過150人,已公開專利超過60件,其中西安溫控研究所位于西安雁塔區高新四路,負責華為溫控產品設計與驗證。
專利墻
華為西安溫控研究所
這些專利和黑科技背后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在支撐?接下來我們通過介紹焓差實驗室、壓縮機長期運行測試臺、環境可靠性實驗室以及整機長期運行實驗室,為你一一解密。
第一站:焓差實驗室
華為焓差實驗室已獲得GMPI(合肥通用機電產品檢測院)權威認證,可模擬全球氣候條件,滿足風冷、冷凍水等不同類型空調的測試需求。在焓差室實驗內,小編看到了華為部分空調樣機,進一步了解到華為在制冷產品創新性方面的成果。
以加濕功能為例,華為在業內率先采用濕膜加濕,通過循環水泵將水送到加濕器頂部的布水器,水從蒸發材料的頂部向下滲透,當干燥的空氣被風機吸進加濕器時,水與干燥的空氣接觸吸熱蒸發,使空氣濕度增加。整個過程不需要對水進行加熱,相比傳統方案采用電極加濕或者紅外加濕,可以減少95%以上的功耗。
在安裝維護方面,華為在房間級空調中下送風機組的風機采用翻轉下沉式設計,不需要使用吊裝工具,通過特殊的結構設計,將風機翻轉90°后下沉安裝,可節省70%以上安裝時間,此外,控制系統和整流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在相關部件發生故障后,可實現插拔式維護,免除傳統設計中拆卸螺釘和插接線纜的工作,從而大幅縮短維護時間。
除了產品本身的設計,華為工程師還向小編展示了已經應用在華為溫控產線上的高頻感應焊接技術——通過渦流直接融化焊料、加熱銅管實現管路自動焊接,相比傳統手工焊接,焊接效率更高,焊料熔深大幅提升,從而提升焊接質量。
高頻感應焊接技術
此外,測試人員在現場演示了華為自主研發的悍馬(HUMEP)測試平臺,通過提前輸入測試程序,在產品出廠前對所有產品進行功能檢測,包括基本的制冷、除濕、加熱、加濕功能以及告警、回油、耐壓、絕緣等測試項目,測試覆蓋度達到100%,同時所有的測試信息可上傳云端,實現遠程實時監控,并且支持發貨產品的全過程可追溯。
悍馬(HUMEP)測試平臺
華為iCooling@AI算法:硬件創新之外,華為在軟件方面也取得了驕人的成果。華為基于AI自學習開發的iCooling智能尋優算法,通過不同算法適配,可應用于冷凍水、風冷等不同的制冷系統中。以冷凍水為例,華為自主開發的管理系統可采集從冷機、冷塔、水泵到制冷末端等制冷全鏈路的所有數據,同時,華為公司與業內知名冷機廠家合作,實現管理系統和冷站對接,從而控制冷機、冷塔等室外側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