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云計算市場的發展現狀
國內云計算的總體形勢以IaaS、SaaS層為主要市場,PaaS層趨向與IaaS層融合。從SaaS到IaaS越來越標準化,而越標準化的產品,越容易引發價格戰。從IaaS到SaaS越來越接近用戶,標準化程度也越來越低,這就要求廠商在性能穩定性、功能豐富性、體驗等方面做精做細。
1.1 IaaS層
我國云服務市場中,IaaS層為主要增長力。2014-2017年IaaS層年復合增長率超過40%,2014 年我國 IaaS 市場規模僅為 85 億元,占比28%,2017 年已達 234億元,占比37%。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由于高額的研發費用和硬件費用需要強大的資金實力,IaaS層市場表現出壟斷趨勢。國內市場阿里云一家獨大,份額達到 40.67%,其次分別是中國電信和騰訊;2017 年 8 月,華為正式宣布將云 BU 調整為一級部門,巨頭紛紛布局 IaaS 市場也從側面說明了 IaaS 市場的發展潛力。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1.2 PaaS層
從市場規模看,PaaS市場非常小,2014年僅為26億元,2017年為54億元。從數據來看,2017年是PaaS增速發展的一年,但增速依然落后于云服務市場的總趨勢。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PaaS層主要面向開發者,其服務于B端用戶的價值點在于使互聯網產品能夠通過其服務快速集成各種功能,就像拼接積木一樣容易。由于PaaS層的服務商缺乏SaaS的海量用戶和IaaS層的規模效應,所以專注于PaaS層的玩家很難存活,對于后入玩家更是挑戰,且存在 IaaS 巨頭布局 PaaS 市場的可能。
1.3 SaaS層
我國對SaaS層面的認知來自salesforce等國外廠商,他們在2006年進入中國,帶來了SaaS的概念,2017 年,我國 SaaS 市場的年增速達到 19%,市場規模已達 452 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SaaS層是最貼近用戶的,其產品的要義是提高企業生產力,2017年我國企業 SaaS 付費用戶規模將達到 11 萬,增長率 93%,預計2019 年將達到 54.6 萬,SaaS 認可度將繼續提升。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等也相繼擴展SaaS層,這塊市場還是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2. 我國云服務商的競爭格局分析
就目前而言,國內服務商可以大致分為四大陣營:互聯網陣營、傳統IT陣營、運營商陣營和自主研發陣營。
國內云服務商的四大陣營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2.1 互聯網陣營:阿里云一枝獨秀
這一類的互聯網公司屬于開拓新的業務或進行資源再利用,主要針對小型企業及初級用戶市場,據權威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表示,無論是從IaaS層來看,還是總體趨勢來看,阿里云都是穩步占有全國近半的市場。騰訊作為互聯網另一巨頭位居第二,2017年IaaS層營收約1億美元左右,份額為9.6%;總體云計算產業的市場份額是6.8%,位居全球第三。
2017年(1月-6月)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IaaS)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阿里云對其云產品的定義一直處于模糊的狀態,沒有一個很明顯的界定。另外,阿里云目前獲取客戶的主要手段是通過BGP帶寬和價格,雖然有一定優勢,但與傳統IDC服務商相比,給用戶帶來的價值并沒有很突出。騰訊在云計算的發展方向上依然秉承著微創新的精神,放棄自主研發,以代理IBM、甲骨文的云產品為主。可以說,騰訊在技術與研發的投入方面還是很欠缺的。
2.2 傳統IT陣營:企業級用戶是目標
這類服務商主要以主流的IT、軟件、網絡設備和系統服務商為主,優勢在于其豐富的傳統資源,通常將目標鎖定為企業級用戶,值得注意的是傳統IT軟件商轉型云服務商意味著他們從過去提供資源變成提供服務,這個轉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除了意識上的轉變,更應該提高技術,包括計算、存儲、網絡安全和運維等方面。
華為云推出的基于OpenStack的完整的云計算解決方案具有極強的可控性,無需產業協調,可以快速的按照自己的戰略響應市場的需求。新華三也是基于OpenStack開源框架開發的,區別于華為,新華三放棄公有云市場的蛋糕,專做私有云,制定了“三大一云”的戰略方向,并在政務云、融媒云、高校云、企業云、金融云、電信云、醫療云等多個領域深入布局。
2.3 運營商陣營:構建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