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互聯網市場有多大?
2017年東南亞地區的互聯網用戶數量繼續快速增長。直至2017年底,根據淡馬錫-谷歌報告顯示,東南亞每月活躍互聯網用戶將達到3.3億,自2015年以來新增用戶超過7000萬,CAGR為13%。
圖1數據整理自Internet World Stats
根據圖一所示,直至2017年底,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的網絡滲透率均為50%以上,其中新加坡以83.6%的滲透率獲得第一,而印度尼西亞(印尼)雖然只有53.7%的滲透率,但是其網絡使用者卻高達1.43億人,證明互聯網市場潛力是十分大的,尤其是印尼市場。
這種令人興奮的參與度意味著可觀的市場潛力。根據淡馬錫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東南亞的互聯網經濟將達到500億美元。其年復合增長率為27%,超過了報告中預計的20%的10年復合增長率,并有望在2025年突破2000億美元。2017年,東南亞互聯網經濟占該地區GDP的2%,高于2015年的1.3%,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6%。以上數據都體現了東南亞電商領域的可持續增長潛力。
東南亞作為新興市場,不同行業都在孕育著新生“小馬”, 初期的市場格局為每只“小馬”提供廣闊的綠茵草地。而部分“小馬”由于定位精準,并且其商業策略備受國際“大佬”信任,逐步進化成為了“獨角獸”。
圖: 數據整理自市場數據
上圖是資金規模排名前十的獨角獸們,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4家獨角獸LAZADA,SEA,MATAHARI,ZALORA是以電商為主營方向的。那么東南亞電商目前發展狀況究竟如何呢?
東南亞電商戰況激烈,誰能順勢而為?
據淡馬錫報告顯示,2017年,東南亞地區的電商價值500億美元,一手商品的成交總額(GMV)超過100億美元,綜合年增長率高達41%,而2015年僅為55億美元。
繼同年亞馬遜Prime Now正式登陸新加坡市場后,SEA也察覺到電商缺口和危機感,迅速推出Shopee和AirPay加緊平臺擴張。與此同時,去年LAZADA 雙12 GMV突破4050萬美元更是徹底打響阿里巴巴和騰訊在東南亞市場戰斗的號角。(參考上文)
LAZADA,作為阿里欽定的東南亞電商平臺一哥之前,其實是德國孵化器公司Rocket Internet復制亞馬遜模式的東南亞作品。LAZADA所采用的B2C模式快速穩定掌控供應鏈,并在第一年就橫掃印尼、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六國市場。2年后,LAZADA把運營模式轉移到B2B2C,在逐步增加商品種類的同時,也減少自身存貨的危險。
在阿里正式進入LAZADA后,阿里則幫助LAZADA打造屬于東南亞的“最后的一公里”。由于LAZADA有9成以上的商品來自我國華南華東地區,域名購買 directadmin購買,因此除了在東南亞地區建設有60+配送中心外,同時,在我國香港深圳地區也建立配貨中心。在前些日子,馬云更是派出前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出任LAZADA CEO,全力開拓東南亞市場。事實上,明眼人已經看出來阿里這次已經布局許久,從14年收購新加坡郵政部分股份到天貓的“TAOBAO COLLECTION”,再到螞蟻金服收購HelloPay、AscendPay、Mynt,阿里都是以阿里生態圈為底盤,逐步吸納東南亞公司及消費者。可以說,阿里把東南亞市場看作為早期我國市場格局,以純熟的市場營銷技巧和IT水平,默默地打造屬于自己的海外王國。
另外一方面,騰訊背景SEA旗下的電商平臺Shopee則后頭追趕。Shopee在2015年上線,它跟LAZADA一樣做全品類商品平臺。但Shopee選擇的是C2C模式,支付方式則選用自己的AirPay。但無論怎樣,目前該兩家公司的仍處于虧損階段。在SEA 2018年一季度報告顯示,Shopee的negative EBITA繼續擴大為1.796億美元(SEA游戲業務則為positive EBITA 5000萬美元)。這里隱約有點京東的影子。在2017年8月,阿里以11億美元領投印尼最大電商平臺Tokopedia,大有圍剿Shopee之意,難道Shopee要走上Uber的道路?
東南亞市場多元發展,電商注入新活力
在東南亞,互聯網=移動網,為什么呢?因為超過90%的東南亞互聯網用戶使用智能手機。而移動電話作為切入東南亞互聯網經濟甚至電商領域的重要驅動力,其多樣性和潛力都是很難高估的。
據谷歌淡馬錫報告稱,東南亞的用戶非常“忙碌”,用戶平均每天在移動互聯網上花費3.6個小時,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區都多1個小時。其中泰國用戶每天在移動互聯網上的花費為4.2小時,位居世界第一。緊隨其后的印尼用戶則每天花費3.9小時。相比之下,美國擁有相對成熟的互聯網市場,其用戶平均每天在移動互聯網上僅僅花費2.0小時。除此之外,英國用戶每天花費1.8小時,日本用戶每天花費1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