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于2020年12月18日于北京召開終評會,揭曉獲獎作品。“幼有所育”是我國生育政策調整后的重要需求,幼兒園建設是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本屆競賽主題為“陽光•稚夢”,分別甄選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景龍幼兒園和新疆巴音郭楞州和靜縣建設兵團牧場幼兒園及服務中心為賽題,面向全球征集作品,共吸引1200支團隊報名,提交有效作品235件。經過三輪評審,多輪激烈角逐,由國內外頂尖學術專家組成的評審團最終評選出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優秀獎30項、技術單項獎2項。其中,重慶大學、華僑大學團隊提交的《積木·樂園》作品獲得福建省南平市賽題一等獎,昆明理工大學團隊提交的《沐日》作品獲得新疆巴音郭楞州賽題一等獎。
評審表示,《積木·樂園》采用預制裝配式模塊的建造手法,顯著提高項目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空間豐富,主被動太陽能策略和集成技術運用巧妙合理?!躲迦铡纷髌吠L坪和暖房的組合使建筑有適合地域的特色,而技術的創新也帶來形式語言的新意,被動技術與建筑設計融合質量高。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展示作品設計內容,也讓評審專家能綜合評價參賽團隊,本屆競賽終評會首度增加現場答辯環節。上午由進入決賽的15個團隊分別通過圖像、文字、語言與視頻等多元方式展示闡述作品,并回答評審專家提問。評審專家在關注作品設計與技術應用創意的同時,注重設計與技術應用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南平盛產竹子,有團隊作品中利用南平盛產的竹子作為建材,評審稱贊巧思之余,更提醒學生綜合考慮耐用性及安全性;而新疆冬天寒冷,評審專家也提示參賽團隊注意建筑間的緊湊布局以及功能房間的朝向。下午由崔愷院士、楊經文博士等九位國際評審組專家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連線,歷經3輪評選和討論。最終選出本屆競賽的綜合獎及技術單項獎作品共計44項。
本屆競賽力求通過優化建筑設計,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打造綠色、低碳、童趣的幼兒園。秉承著“讓夢想照進現實”的理念,本屆競賽獲獎方案將延續前八屆的慣例,進行實地建造,directadmin授權,使得太陽能建筑成為可供觀摩、可經受使用檢驗的建筑實體,讓社會大眾可感知、可檢驗這些示范建筑,推動清潔能源等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上的應用,讓科技走進生活惠及民生。
本屆競賽的評委團隊陣容強大,包含:馬來西亞漢沙楊建筑師事務所創始人、2016梁思成建筑獎獲得者楊經文;澳大利亞科技與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亞勛章獲得者、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Deo Prasad;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教授Peter Luscuere;臺灣綠色建筑委員會主席、臺灣成功大學建筑系教授林憲德;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崔愷;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仲繼壽;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與技術研究所所長、教授宋曄皓;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錢鋒;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總建筑師黃秋平;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工程師馮雅。這些重量級評審專家為競賽作品把關,確保了競賽的學術水平。
2020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由國際太陽能學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太陽能建筑專業委員會承辦,臺達集團獨家冠名贊助。競賽自2005年開賽以來,累計吸引了全球8700支團隊報名參賽,組委會共收到提交有效作品1724件。賽題真實是本項競賽的一大特點,組委會鼓勵參賽者根據賽題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具有前瞻性,創新性、適用性的作品。值得期待的是,競賽的獲獎作品將由組委會與項目合作方組織深化后實際建設,再一次讓夢想之光照進現實。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作為行業智慧的共享平臺、新能源應用服務平臺、獲獎作品的實踐平臺、創新人才的培養平臺、低碳理念的傳播平臺的作用也日益顯著。組委會將繼續深化競賽的平臺作用,期待更為精彩的后續活動。
附2020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獲獎名單:
獎項
作品編號
作品中文名稱
作者
作者單位
指導教師
一等獎
7851
積木·樂園
謝星杰 高嘉婧
重慶大學
黃海靜 周鐵軍 張海濱
徐涵
華僑大學
歐達毅
一等獎
7063
沐日
吳昊天
徐建軍 文冬霞
昆明理工大學
譚良斌
二等獎
7178
稚夢·星盒
趙俊逸
許云鵬 史心怡
南京工業大學
郗皎如
二等獎
6900
追光者
肖正天
王琦 王亞鑫
天津大學
馮剛 楊崴
高鳴飛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二等獎
7594
林間風過
常逸凡
陸雨瑤 曹志昊
南京工業大學
胡振宇
薛春霖 董凌
二等獎
7441
江格爾與日出
黃和谷
李崇瑋 潘文濤
南京工業大學
羅靖
三等獎
6692
風·跳躍空間
張世超、別燁
昆明理工大學
李莉萍
三等獎
6732
漫步園景
李磊 劉豪
劉合俊 開欣
合肥工業大學
鄭先友、王旭
李麗妹(4)
蘇州大學
三等獎
7116
太陽升起的地方
梁瑞 鄭濤 陳兆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李濤
張斌
三等獎
7167
竹巷·風生
陳泉任 歐智凡 許子嫻
重慶大學
周鐵軍 張海濱
阮朝錦
華南理工大學
魏佳純
Royal College of Art
三等獎
7162
層巒·沐光行
肖婉凝 陳佳怡 鄭曼如 劉世恒
福州大學
崔育新
三等獎
7001
林海風語
張繽月 袁蜀佳 袁傳璞 蘆樂平 張瑜珊
山東科技大學
馮巍
優秀獎
6804
瑤域·疆來
韓欣琰 李文珠 楊陽 譚雯
大連大學
黃世巖
優秀獎
6817
晨興日起巴倫臺
郭嘉鈺
天津大學
劉家韋華
張玉琪
哈爾濱工業大學
王松瑞
上海同濟規劃院設計研究院
優秀獎
7017
光之谷
張明遠 程詠梅 崔帥杰 王詩雨 岳雅琦
北京工業大學
戴儉
李尚謙
大連理工大學
優秀獎
7034
律動魔方
楊亦陵 李航 陳峙宇
南京工業大學
Yang Yang
Syracuse University
優秀獎
7038
陽光之下 · 田園之上
李起航
高雨凱 李思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賀麗潔
鄭利軍 曹穎
優秀獎
7061
晨·星
鄒道圳 陳樹強 黃宇敏 嚴淑園
惠州學院
黃匯雯
優秀獎
7068
向陽而生
古麗·玉素甫 阿依旦 冀雯思 劉靜 劉夢君 劉帆 廖小苗
新疆大學
王萬江
滕樹勤 樊輝
優秀獎
7080
童旭·
土生
艾曉雄 方振威
李成成 齊放 吳昊 張波
內蒙古工業大學
賈曉滸 常澤輝
優秀獎
7082
童之夢·光之巢
王宇 李婧 何玉龍 趙嘉誠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賀麗潔
優秀獎
7124
光·遇
貝莎莎 岳樂
長安大學
任娟
優秀獎
7129
朝暉·光場
黃瑞 沈焜 熊旎穎 高青 盧惠陽
徐藝倩 杰布 李永暉
湖南省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蔡屹 Tim Mason
劉奎
上邁新能源(北京)公司
優秀獎
7145
光之
幼兒園
陳文靜
董春朝 白一偉
西北工業大學
李靜、畢景龍
優秀獎
7161
山行·竹蔭里
鄭曼如 劉世恒 陳佳怡 肖婉凝
福州大學
崔育新
優秀獎
7165
光合積木
明健 張蔚杰
華南理工大學
王靜
優秀獎
7182
陽光托馬斯
張琳 黃和榮 張金錦
重慶大學
周鐵軍 張海濱
優秀獎
7200
童年·里巷·巢下
譚若晨 付浩然 王勝娟 劉宸溪 牛靜仁
石家莊鐵道大學
樊海彬 髙力強
高力(3)
中鐵建安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優秀獎
7212
杲杲日光
閆鑫懿 楊承超
石家莊鐵道大學
樊海彬 髙力強
高力 張清亮
中鐵建安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優秀獎
7277
煦陽·和風
蔡雙 胡詩雨 王葉涵
重慶大學
周鐵軍 張海濱
優秀獎
7292
稚夢·風光
鄧冠中 費若雯 劉敏
石家莊鐵道大學
高力強 樊海彬
優秀獎
7307
樹下幼兒園
黃承佳 江逸妍
華南理工大學
王靜 肖毅強
優秀獎
7321
腔間光語
劉靜怡 馬寶裕 王邑心
華南理工大學
史勁松 趙立華
劉曉俐(3)
浙江大學
俞欣妤(5)
南加州建筑學院
優秀獎
7323
向陽·夢園
張淑嫻 鄧盛煒 曾小婷
福州大學
吳木生、林志森
優秀獎
7406
“小世界”環游記
周揚空 李景秀 苗振軒 趙曉彤 金勇運 許仁杰 李正潔 甄成
天津大學
郭娟利
優秀獎
7408
趣園
崔林森 薛榮驊 張叢媛
西安科技大學
孫倩倩
優秀獎
7422
院·積木之家
梁鐘琪 朱游學 秦瑞煒
南京工業大學
葉起瑾、郗皎如
優秀獎
7489
巷院阡陌
王笑涵 沈一飛 段昭丞 陳晴
重慶大學
張海濱 周鐵軍
優秀獎
7608
稚巷·拾光
牛靜仁 劉宸溪 付浩然 譚若晨
石家莊鐵道大學
樊海彬 髙力強
張清亮(3) 高力(4)
中鐵建安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優秀獎
7612
樓臺·織夢
李奇芫 于漢澤 李潔 高皓然 陳柯欣
天津大學
楊崴 劉剛 貢小雷
經翔宇(4)
天津大學建筑設計規劃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優秀獎
7630
巷·間
徐衍新 鄭仲意 李迪萌 相楠 劉權儀
山東建筑大學
薛一冰 房濤 何文晶
張鵬娜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
技術專項獎
6984
記憶中的糖塊
丁海忠 潘興清 施鵬仙 李松博 劉杰
昆明學院
陳虹羽
技術專項獎
7667
稚夢飛揚
方心怡
北京建筑大學
歐陽文
關于臺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