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后,下一個風口在哪兒?答案恐怕非物聯網莫屬。
正在上海舉行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你隨處都可以看到物聯網的身影。重點是它們不僅僅是展示,而是已具備商用的能力,部分地區甚至已經試商用。從基礎連接的電信運營商、平臺解決方案的設備商、芯片模組的組裝工廠以及C端的終端廠商和應用開發商,他們的產品都正在趨于成熟。可以說,物聯網已經從前期的市場培育期進入到快速發展的階段。
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4500億美元,2018年有望超過1.9萬億元。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終端數量將達到260億臺。加上包括大量的資本涌入,物聯網的風口已經來了。
運營商戰略之重
許久沒有看到三大運營商同臺競技,這次因為物聯網他們又拉開了架勢,投入重兵布局并列為未來戰略之重。
中國移動(微博)副總裁沙躍家表示,中國移動計劃在2020年實現全網連接數量超過17.5億,并且成為數字化創新的全球領先運營商。
“今年前5個月的物聯網連接數增量已達到去年全年水平,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連接數占比較大的領域包括車聯網、智能單車、金融、能源和可穿戴設備等。”沙躍家透露的數據顯示。
據了解,截至5月底,中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已經突破1.2億,是全球最大的物聯網連接提供商;同時,中國移動承載物聯網基站數超162萬,月承載流量已超過2000TB.
中國移動繼續上演著大象快跑,緊隨其后的中國聯通(微博)和中國電信(微博)則是繼續追趕。尤其是處于混改階段的中國聯通將物聯網戰略視野拓展到全球化。
展會期間,中國聯通發布了物聯網新一代連接管理平臺。據了解,在引入了思科Jasper的連接管理技術后,中國聯通新一代連接管理平臺具有適應更多物聯網需求類型的優勢,域名注冊,新的平臺不僅可增強企業自身物聯網連接管理能力,還能夠進一步支持B2B2C的商業模式,滿足企業面向最終消費者提供各類創新服務的需求。
同一天,中國電信攜手愛立信等全球合作伙伴對外發布了物聯網開放平臺。此前,中國電信已宣布建成全球首個全覆蓋的新一代物聯網(NB-IoT)商用網絡。但從真正布局的時間上來看,中國聯通要比中國電信動作更早。
中國聯通早在2014年年底便啟動了物聯網專用網絡和物聯網基礎平臺的規劃與建設。2016年,中國聯通全面實施“聚焦戰略”,提出通過聚焦包括物聯網在內的“平臺類”創新業務,打造“增長新引擎”,實現“規模拓展物聯網業務新空間”。
拋開物聯網的技術標準不說,三大運營商在物聯網的競爭已經打響,對于牽動全行業的物聯網,大家都選擇了搭建生態陣營進行“圈人圈地”。從目前物聯網連接數來看,中國移動排在第一,超過8000萬個,其次是中國聯通5000萬個,最后是中國電信。
產業鏈競爭加劇
三大運營商著力建設物聯網產業生態,搶攤大戰日益激烈。對于產業鏈上的參與者而言競爭自然變得更為激烈。
物聯網的基礎是連接,目前,全球范圍內的移動運營商正采用NB-IoT或LTE-M技術建設移動物聯網,這兩項技術均采用全球統一的3GPP標準來擴展,中國企業目前更多選擇了NB-IoT技術。
NB-IoT即窄帶物聯網,物聯網市場研究公司Machina指出,NB-IoT未來將覆蓋25%的物聯網連接。相比傳統的藍牙、WiFi等IoT(物聯網)技術,NB-IoT技術具有大容量、廣覆蓋、低功耗、低成本和高穩定性等優勢,是適合長距離、低速率、低功耗、多終端物聯網業務的通信技術。
從三大運營商發展NB-IoT的時間表來,目前NB-IoT已進入了試商用階段。
物聯網是一個龐大的建設過程,運營商的任務是做好基礎連接,連接之上的平臺解決方案則需要愛立信、華為以及更多的平臺方案解決商來協同開發。
愛立信最新發布的《移動市場報告》顯示,到2021年,互連終端總數預計達到280億臺,其中包括近160億臺物聯網終端。物聯網發展潛力巨大。為此,愛立信也把幫助運營商物聯網業務轉型做為該公司的核心戰略之一。
愛立信提供的主要是平臺解決方案。展會期間,中國聯通基于愛立信支持大規模物聯網網絡設備以及集成了高通全球多模LTE IoT調制解調器的物聯網終端設備,共同驗證和展示了物聯網技術和創新業務應用,主要體現在:可以更好的利用現有LTE網絡支持大規模物聯網終端接入;并且語音通話能力可以支持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展會現場,三方合作演示了Cat-M1 VoLTE兩個應用場景——火警報警觸發面板以及GPS急救追蹤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