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平臺的類型主要以連接管理平臺為主,并兼顧部分通信能力開放功能,為開發者和客戶提供通信能力接入。比如中國移動物聯網開放平臺OneNET,就是非常典型的“連接管理+能力開放”為主的物聯網平臺。
與GE(美國通用集團)、海爾、西門子等公司的物聯網平臺不同,電信運營商的物聯網平臺是圍繞通信的資源稟賦構建的,GE和西門子則是以自身生產制造的硬件設備的智能化和數字化為基礎構建的。本文將重點分析電信運營商的物聯網平臺特征與資源優勢。
電信運營商的物聯網平臺具有以下三個特征,第一,提供通信連接管理為主;第二,提供開放的通信能力接入服務;第三,提供基于通信數據的大數據服務。
比如中國聯通與思科旗下的Jasper公司合作的物聯網平臺,其主要功能是物聯網卡管理,包括卡狀態查詢、激活、充值等服務,同時基于Jasper的平臺能力提供設備管理接口。
中國移動自主研發的OneNet平臺與Jasper的平臺非常類似,也是提供物聯網卡管理服務,同時也是中國移動物聯網能力對外開放平臺,提供設備管理服務。
美國電信運營商AT&T的物聯網平臺也是與Jasper合作,但是與中國運營商不同,AT&T還為物聯網開發者和用戶提供數據安全存儲服務和開發者服務,即“連接+數據服務”。與中國的運營商同行相比,AT&T可以說在物聯網平臺上更上一層樓:為連接之后的海量數據安全管理提供可靠地、運營商級別的服務。
與此同時,如果把物聯網平臺的服務抽象為三大基本要素:計算、連接、數據,那么在現階段,電信運營商的平臺主要集中在連接部分。目前,AT&T已經開始探索如何提供與數據基礎服務相關的功能,但是也主要是局限于數據的安全存儲,涉及到數據的更高層次的服務尚未開展研究。
顯然,由于難以為用戶提供更高價值的服務,電信運營商物聯網平臺發展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其雖然在整個物聯網價值鏈中處于核心環節,但是卻并不能產生多大價值。正如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所指:“從物聯網全產業鏈的價值分布來看,物聯網終端和傳感器約占25%,網絡連接約占10%,物聯網連接平臺約占5%,物聯網應用使能平臺約占15%,物聯網應用和服務約占45%。”以此看來,電信運營商的物聯網平臺就不應該局限于純粹的連接管理。
物聯網市場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是碎片化。首先體現在價值碎片化:其單個客戶、單個設備及其品類,單次連接服務的價值都很低,比如水表抄表服務、共享單車智能鎖管理服務,美國抗攻擊服務器 亞洲服務器,產生的價值都很低;其次是應用的碎片化:物聯網的大規模普適應應用難以出現,主要是該產業涉及到終端、網絡、平臺、應用,鄭州電信服務器 服務器托管,不同的客戶在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有自己定制化的需求,功能、流程、數據甚至UI,所以應用非常碎片化。
而碎片化帶來的結果,就是在物聯網市場中供需雙方將會存在巨大的交易成本、信任成本。物聯網開發者很難開發足夠的客戶來購買自己開發的物聯網應用,同時由于用戶地域分散、需求分散,開發者與客戶溝通、簽署合約,甚至服務交付都存在巨大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而從客戶的角度考慮,能夠發現高可用性和經過市場檢驗的物聯網應用也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由于自己無法具有足夠的資源聚合不同的開發者,所以往往也就放棄了對應用的需求或者將其簡單化處理。
運營商物聯網平臺三大定位
相對于其他企業來說,電信運營商服務著上百萬級別的政企客戶、過億的家庭客戶,在物聯網應用資源方面具有成功的經驗和優勢。目前,我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物聯網平臺有以下三大定位。
{ 第一大定位 }
物聯網需求的匯聚者
需求的匯聚者需要有運營商的差異化特色,應該同時匯聚客戶的直接需求和各個下屬單位的需求,當然對需求進行分類、在不同的需求之間建立關聯、按照更大的行業場景或者企業價值鏈場景組合、排列、關聯需求,則是平臺的核心工作。
比如把工廠的物料跟蹤需求與上游企業的物流管理需求、庫存管理需求組合在一起,串聯起不同的價值鏈上的企業數據,從而找到能夠進行產品開發和交付的開發者。
同時,電信運營商自身有成熟、豐富的開發者以及合作伙伴資源,還有對開發者極具吸引力的補貼資金。只要運營商愿意,可以找到足夠的開發者協同自己為客戶提供服務。在這方面,電信運營商在政企客戶市場擁有不少成功的經驗。如果電信運營商想提升其在物聯網平臺領域的競爭力,就應該為合作伙伴提供物聯網能力,使能他們的現有解決方案,形成“IoT Inside”的產品,嵌入自己的物聯網管道服務;其次,應該按照行業價值鏈、企業價值鏈組合這些合作伙伴的產品和服務,形成端到端的服務交付能力。
{ 第二大定位 }
物聯網解決方案的使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