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印度財政和公司事務部長梅瓦爾(Arjun Ram Meghwal)為解決醫院護士短缺問題來到德霍利亞村。本來準備給助理打電話討論問題,然而這位部長卻一直找不到手機信號。無奈之下他只得借助梯子爬上了樹,站在樹上打完了整通電話。
印度網友調侃說“這就是數字化的印度。”即便網絡信號糟糕,但印度竟然長期以來壟斷了鄰國尼泊爾的互聯網。但在最近,印度的壟斷終于被中國打破了:
中尼跨境陸地光纜開通
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尼跨境陸地光纜開通儀式1月12日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尼泊爾電信總部舉行。
中國電信國際有限公司南亞區域首席代表王永林介紹,
2013年中國電信與尼泊爾電信等三家電信運營商簽署建設協議;
2014年4月中尼光纜開工建設,當年9月即完工。
但由于地震、泥石流和大雪封山等原因,光纜不斷被損毀,然后被修復。反復多次,從正式開工算起,歷時三年半時間,最終得以建成開通。
測試結果表明,從加德滿都經中國內地到中國香港的時延,服務器租用 免備案服務器,僅為73毫秒,比經過印度繞經新加坡到達中國香港的路由,縮短了整整50毫秒以上。
未來一段時間,隨著中尼光纜投入運營,尼泊爾運營商將有機會顯著降低國際互聯網寬帶的采購成本,從而使終端客戶也有機會大幅降低移動互聯網流量費用,尼泊爾電信總經理卡米妮表示。
不僅如此,中國方向互聯網的直接對聯有助于尼泊爾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提高尼泊爾網絡滲透率,催生尼泊爾互聯網經濟大爆發,形成尼泊爾經濟發展新引擎。
《印度快報》稱,這一工程將終結印度在尼泊爾互聯網領域的“壟斷地位”;尼泊爾《喜馬拉雅時報》報道,中國互聯網的開通為滿足尼泊爾互聯網日益增長需求提供了替代來源國,提高了尼泊爾國內電信運營商競爭力。
除了有了更多選擇外,更重要的是中國方向互聯網的接入有助于把尼泊爾從地理上的網絡劣勢轉變為優勢,成為亞太方向與南亞方向通信大通道的樞紐國家,尼泊爾電信公司國際業務處副總經理紹布汗表示。
1993年,尼泊爾正式接入互聯網。去年10月,尼泊爾電信部門的一份報告稱,尼泊爾2600萬人口中,有61%的人已經用上了互聯網,而且大多數都是移動互聯網。
印度總理莫迪早已表示,為打造“數字化印度”,承諾投入約700億美元,到2019年實現25萬個村莊通網絡。既然如此,印度網絡信號為何還這么差呢?
網易研究局根據印度“互聯網實時狀態”網站的統計,美國站群服務器 亞洲服務器,2016年印度網絡覆蓋率為34.8%.但主要集中在城鎮,印度廣大農村地區還處于網絡盲區,城鄉數字化鴻溝很大。而根據Pew研究中心統計,2015年,印度成年人中,僅22%的人使用互聯網。
在印度,2G和3G是主流,而且2G占比還遠高于3G,只有少數運營商提供4G網絡,在2015年底,4G網絡連接的數量僅為300萬。相比之下,截至2016年,中國4G用戶占比已達57.9%.4G網絡理論速率可達到100Mbps,下載一個1G的電影只需82秒。2G水平下載一個1G電影可是需要約18個小時。
印度不同信號使用人數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