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展參加中興與GSMA聯合舉辦的“泛5G峰會”上,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在演講分享中國移動在5G推動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及下一步思路。
李正茂稱,在過去幾年中,中國移動持續推進4G網絡建設,在推動信息通信技術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實現了企業自身發展。中國移動全面實施“大連接”戰略,大力推動“四輪驅動”融合發展,持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運營收入增速連年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盈利能力和品牌價值位居全球同行前列;基站數超過325萬個,其中4G基站超過180萬個;移動用戶數8.9億戶,4G用戶數達6.5億戶、滲透率超過70%;家庭用戶超過1億戶、政企用戶近600萬戶、物聯網連接數超過2億;手機流量成為最大收入來源,政企、家庭、新業務等領域正成為收入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二是繁榮了產業生態。中國移動攜手打造開放合作、價值共創、發展共贏的產業生態鏈,促進產業界共同進步。中國移動在去年的廣州合作伙伴大會上對外發布了“139合作計劃”,優化能力開放體系,強化資源支持,引領4G、物聯網等產業快速發展,實現與產業伙伴共同成長。此外,入選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發布了“和創計劃”,已匯聚近600萬名開發者、孵化超10萬個應用。
三是促進了經濟轉型。中國移動大力踐行“互聯網+”行動計劃,深入拓展行業信息化,與150多家產業龍頭企業強強聯合提供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相繼成立一系列專業化公司,積極開拓信息消費和數字經濟領域。打造高水平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支撐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移動社交等迅速普及,促進中國移動互聯網應用蓬勃發展。
李正茂表示,4G方興未艾,信息通信產業的新時代已拉開序幕。面對移動互聯網流量爆炸增長、物聯網萬物互聯的挑戰,以及互聯網+、工業4.0等新的需求,信息通信產業不斷自我顛覆,IT與CT深度融合推動網絡重構并走向4.0時代;與此同時,通信能力不斷升級,逐步從人人連接邁入萬物互聯時代,網絡重構和能力升級將助力實現“信息泛在”、“感官泛在”、“智能泛在”更高要求。當前,信息通信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關鍵性和基礎性產業,網絡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不斷深度融合,賦能各行各業,促使各領域向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方向轉型,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5G將是信息通信產業實現更好發展的新機遇。5G所具備的大帶寬、低時延和高可靠的網絡能力,將更好地支持將世界萬物實現網絡化連接,這將助力運營商更好地融入各行各業。運營商應充分把握5G發展的新機遇,以此為契機,加快網絡轉型升級與重構,加強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創新。
李正茂稱,中國移動高度重視5G發展,早在2012年就啟動了5G研發,是全球最早啟動5G工作的企業之一。以2020年實現5G規模商用為目標,歐洲服務器租用 云服務器,圍繞關鍵技術研發、國際標準制定、推進產業成熟、跨行業生態構建四個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5G標準及研發方面,中國移動不斷投入資源,加速推進5G標準及技術研發,提出5G網絡總體技術架構,明確從核心網、傳送網、接入網到終端的5G端到端核心技術,率先將大規模天線5G技術應用于4G網絡。積極推進全球標準制定,主導完成的5G系統架構被3GPP確認為5G核心網唯一基礎架構,已牽頭開展接口協議、終端測試等7個3GPP標準化項目,提交超過1000篇標準提案。
在5G產業及生態構建方面,中國移動聯合產業各方推動5G不斷成熟、生態圈不斷擴大。在去年巴塞羅那發布了3.5GHz基站及網絡切片白皮書,通過提早釋放需求,聚焦產業研發資源;通過5G試驗不斷提升產品成熟度,去年11月份聯合中興和高通全球首發實現了基于標準版本的3.5GHz NR端到端互通。并于2016年2月成立5G聯合創新中心,聯合產業開展跨行業融合創新、孵化應用與產品,目前已發展112家合作伙伴、建立12個開放實驗室,發布17個創新項目。
經過產業各方的共同努力,5G已逐漸進入商用推進的攻堅階段,2020年實現5G成功商用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是時間緊迫,5G 從標準完成到產業成熟、具備規模商用條件,僅有2年左右時間,亟需端到端產業共同努力,特別是終端芯片需要加速成熟。二是技術路線復雜,5G應用場景更多元、技術變革更顛覆,這對運營商技術策略制定、技術方案選擇也提出了更大挑戰。三是組網建設難度高、投資大,受商用頻段高、新增站址困難等因素影響,即便使用中頻段,實現網絡連續覆蓋也有很高的難度。成本方面,大規模天線使5G基站成本更高,還需新建或大規模改造核心網和傳輸網,各運營商均需探索低成本解決方案。四是行業拓展挑戰多,5G與各行各業融合創新是未來重要方向,但5G垂直行業應用還面臨需求難匹配、行業有壁壘、回報不確定等諸多問題。
為應對上述挑戰,中國移動將聯合產業各方從以下方面加強5G端到端推動,從而實現2020年5G成功商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