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7年,中國移動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并不十分有利:這一年政府要求運營商繼續提速降費,中國移動響應要求,一年下來手機上網流量資費同比下降43%;這一年中國聯通的騰訊王卡憑借誘人的低資費將用戶規模發展到了5000多萬戶,對中國移動形成了沖擊。
但是中國移動3月22日公布的2017年業績卻“令人鼓舞”:全年營運收入達到7405億元,較上年上升4.5%;實現凈利潤1143億元,較上年增加5.1%;在三大運營商競爭激烈的無線上網方面,中國移動無線上網收入占通信服務收入比年度首次超過一半,收入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最壞的日子已經過去
2015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部署了高速寬帶網絡提速降費的要求。這對于運營商而言顯然是一個挑戰,因為雖然資費下降能夠刺激用戶多用手機上網,但是如果缺乏產品和業務創新,用戶使用量的增長畢竟有限,兩相作用下,用戶的流量支出會減少。
而提速又需要運營商為網絡升級付出成本,這必然導致盈利能力下降。因此,提速降費第一年,中國移動營收增長了2.6%,凈利潤卻下降了0.6%.
2016年以來,中國移動在業務創新、產品創新和流量經營上做文章,營收、凈利潤增幅均有所提高,特別是在凈利潤方面,中國移動2016年為0.2%,2017年則增長到5.1%.
最不利的時候已經過去,中國移動已經化解了提速降費的負面影響,并充分發揮了提速降費帶動用戶使用量增長的正面作用,同時在“四輪驅動”方面做文章,促進了新業務的成長。
拒絕單純降費,做好流量經營
經濟學上有個“邊際效益遞減”的規律,是指持續增加某個變量,所帶來的另一變量增加的值是不斷減小的。
對于無線上網業務亦是如此,如果沒有在業務創新上做文章,單純降低流量資費,起初會刺激用戶多上網,但當使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再依靠降費所能刺激的使用量的增長將非常有限。為此,只有不斷的業務和產品創新,才能彌補資費和流量的“剪刀差”,促進整體流量收入的增長。
2017年4月底,中國移動推出了提速降費的七項措施,不僅包括上網資費的降低,更包括產品和業務的創新,以進一步促進用戶多實用。
例如,中國移動推出“任我看”視頻流量優惠包,和熱門視頻APP網站合作,推出9元和24元兩檔視頻流量優惠包,客戶可分別獲得3GB和30GB視頻流量;針對不同流量需求的客戶,推出系列流量優惠活動,包括流量升檔計劃和“任我享”流量降費紅包搶購活動,流量低至5元/GB.
中國移動還會根據用戶的使用狀態實時分析,推動大流量優惠資費套餐,刺激用戶多使用。例如,當我到韓國旅游時,除了收到30元不封頂的資費優惠包提醒,還收到了3天68元的優惠包推送;而當我來到魔都,在地鐵上上網片刻之后,就收到了2元10GB上海地鐵流量包的推送。
大包裝、薄利多銷是超市常見的定價方法,中國移動的做法也與超市做法類似。其在財報中提到,“要鼓勵客戶提升通信業務量的使用,薄利多銷,努力降低有關政策對經營帶來的影響”,中國移動采取的“大包裝”策略,刺激了用戶使用量的增長。
統計數字顯示,中國移動無線上網業務收入在通信服務收入中的占比從2016年的43.9%增加到2017年的52%.根據用戶不同的場景,實時推送更大的流量包,刺激用戶多消費,是中國移動無線上網業務占比大幅增長的原因之一。
四輪驅動,新業務給力
與2016年比,美國服務器租用,2017年中國移動的財報還有幾個亮點:
全年凈增家庭寬帶客戶3495萬,占新增市場的75.6%,客戶總數突破1.09億,在通信服務收入中的占比從2016年的3.6%增長到2017年的5.3%;
政企客戶總數達到602萬,集團通信及信息化收入市場份額超36%,政企市場收入在通信服務收入中的占比從2016年的8.2%增加到2017年的10.1%;
新業務市場拓展成效明顯。物聯網智能連接數凈增1.26億,規模達到2.29億。和視頻業務的收入增幅達到67.2%,手機支付業務和包交易額超過2.1萬億元。新業務發展進一步提速,創新活力不斷釋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家庭寬帶綜合ARPU達到33.3元,較上年增長17.5%.
隨著個人市場收入增長接近“天花板”,中國移動制定了面向個人、家庭、政企、新業務的“四輪驅動”戰略,以分散單一市場依賴所形成的不利影響。2017年,在上述新業務領域,中國移動持續發力,取得了不錯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