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國移動聯手中興通訊打通國內首個5G電話,這意味著一個上萬億元人民幣的產業已經逐步拉開序幕。不過,對于可商用終端,預計要到2019年下半年才能推出。
而今年1月份,美國科技網站Axios曝光了一份美國政府有關5G網絡建設的機密文件,該文件指出中國是美國在5G時代的主要競爭對手,建議美國奪取5G領導地位。除此之外,美國政府一直以國家安全為名,不對中國通信廠商開放美國市場。
對于中美5G技術競爭,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學院公共政策系助理教授約瑟芬。沃爾夫(Josephine Wolff)撰文《中國會在5G技術競爭中勝出嗎?》,指出中國在5G領域不斷取得進步讓美國政府感到不安的事實,認為5G紛爭的背后是復雜的政治、國家安全和經濟問題博弈。以下是全文內容:今年冬季的韓國平昌冬奧會上,被稱為5G(第五代)的下一代高速無線網絡首次亮相。配有5G技術的裝置被用來防范野豬、從雪橇運動員視角錄制全景視頻、向坐在穿梭巴士上的與會者直播賽事。雖然在奧運會試運行,但5G無線網絡并無計劃在2020年之前向公眾推出。不過,世界各國企業都在競相開發這一必要的技術,這導致美中之間出現新的技術緊張。
中國華為公司一直站在爭奪5G技術主導權的前列。自從2009年以來,華為已經為5G研發投入6億美元,它計劃今年再投8億美元。而且,華為正在力圖使它的5G技術覆蓋到中國以外的國家,這是華為和其他中國公司在推出4G網絡時竭力想做的事。在今年2月份的巴塞羅那世界移動大會上,華為發布了首款5G芯片,聲稱這是第一款符合全球5G標準的商用芯片,下載速度可達2.3Gbps,相較目前流行的4G有極大提升。華為還宣布,它計劃今年晚些時候推出5G智能手機。
在溫哥華,華為已經攜手加拿大移動公司Telus部署5G試驗網絡。2017年11月,華為在倫敦作了5G技術演示,并計劃同英國運營商BT和EE進行更多測試。就在上月,華為與西班牙運營商沃達豐宣布,它們在西班牙完成首次5G通話。同時,華為和其他中國公司一直努力參與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這是一個為5G制定技術標準的組織。
這些合作和試驗項目,不一定意味著運營商最終完成網絡部署時會使用華為5G技術,但它的確表明,華為不僅在中國,甚至在全球范圍內都會發揮重要作用主導5G網絡設計。這對華為和整個中國技術行業來說非同小可,因為從很大程度上說,亞洲服務器租用 歐洲服務器,中國被排除在作為上幾代無線網絡基礎的全球標準和技術發展之外。
鑒于對高速無線連接和移動裝置的需求持續不斷,獲得5G技術權并最終推進5G部署的公司處在利害關口。雖然許多其他國家的公司積極尋求與中國技術巨頭合作,但對華為在5G測試和專利方面不斷取得進展,美國政府明顯感到不安。
例如,財政部副助理部長艾蒙。米爾在本月早些時候的一封信中寫道,"5G主導權轉向中國,將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嚴重負面后果".與此同時,美國一直采取積極措施阻礙華為的國際發展,并在今年早些時候出手干預,中止華為與美國移動運營商AT&T擬定的合作。
澳大利亞政府本月早些時候也顯示了同樣的擔憂,宣布允許華為在澳大利亞參與更多5G技術試用前,域名注冊,將對其進行國家安全評估。不過,對于是否把華為在5G方面的努力視為國家安全威脅,其他大多數國家保持了沉默,而且歐洲各地公司欣然與華為建立了合作關系。
在這些5G紛爭的背后,其實是復雜的政治、國家安全和經濟問題糾葛。看來,美國和澳大利亞主要關心的問題在于,如果華為主導5G,到時候網絡的部署和設備會不會被中國政府利用,來從事監視或間諜活動。
華為不是國有企業,公司領導層一再否認它向中國政府提供技術后門,或允許政府訪問客戶的數據和裝置。但很自然,一家重要的中國企業容易受到來自中國政府的某種壓力,就像AT&T在決定是否向客戶提供華為手機時,也容易受到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
任何國家的技術都是這樣,生產它們的公司都可能被拉入與本國政府的合作。所以,美國政府如此關注一家中國公司,而不是世界上其他開發5G技術的公司,這個事實表明美國已經掌握有力證據,證明華為愿為中國政策提供信息,或者與之共事。
但如果證據存在的話,按理美國和澳大利亞之外的更多國家也會知道,并警惕華為的技術。譬如加拿大和英國,它們都看到其境內企業與華為合作測試5G技術,而這兩國都是"五眼聯盟"成員,美國會定期與它們分享情報。
引人注目的是,像美國政府這樣擔心華為5G成績的盟國屈指可數,這說明,國家安全也許并非美國抵制華為推動5G的唯一原因。如果華為在5G技術開發中擊敗競爭對手,以往主宰全球無線網絡技術市場的許多他國公司——包括美國和韓國公司——也會受到嚴重經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