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大通訊運營商接連發了財報。2016年上半年,它們合計收入6874億元。日賺4.09 億元的背后最搶眼的是來自數據的收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流量)。
三大運營商中的上網流量同比增長都高出了100%,更為重要的是,,移動上網流量孝敬首次高出傳統業務,躍升為第一大收入來歷。
三大運營商最主要的收入 終于釀成了賣流量
來自工信部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本年上半年,我國移動數據收入占電信業收入的比例,由 2015 年底的 28% 快速晉升至 34%,首次逾越移動語音成為電信業中占比最大的業務,行業全面步入以流量為主導的成長階段。
換句話說,運營商們用語音和短信賺錢的時代已經已往了。
從運營商們的財政報表上看,最近十幾年的業務成長都環繞著數據這塊蛋糕,只不外要害詞從早期的“蜂窩網絡”逐漸釀成了“2G”“3G”,再到此刻的“4G”甚至“5G”。
停止本年 6 月 30 日,中國移動(微博) 4G 用戶總量 4.29 億,滲透率到達 51.2%,電信 4G 用戶 9010 萬戶,聯通 7274 萬戶。
從整個流量業務的成長軌跡看來,運營商們在不絕立起鐵塔鋪設網絡的同時,推出的“終端津貼”是敦促用戶增長的一個主要動力。簡樸來說,終端津貼其實就是運營商推出的“存話費送手機”或是“買手機附帶優惠套餐”之類的處事。
追溯到 2009 年,在中國聯通(微博)率先引進定制版 iPhone 并提供存費送機之后,終端津貼發動運營商 3G 用戶局限和智能終端呈現了發作式的增長。
運營商為流量業務做的別的一個盡力是“提速降費”:三大運營商在去年都別離采納了法子,將流量資費降了 20% 以上。除了營收下滑的中國聯通聲稱受到影響,移動和電信的營收增幅都略高于 7%.
“流量變快變自制了”這件事無疑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用戶的選擇產生了變革——網絡數據開始包袱起傳統業務的成果。這代表著通信和數據業務開始融合。
直白地說,Skype、微信語音談天和 Facetime 已經成為了許多人打電話的替代品;并且比起發微信可能語音,我們也不太愛發短信了。
雖然,從流量中贏利最多的照舊互聯網公司們。從外貌上看,也許是用戶們存眷的內容從原本的圖片文字轉移到了更為淹滅流量的直播和手游。實際上,是越來越自制的流量和越來越快的網速為這一切提供了大概性。
三大運營商最主要的收入 終于釀成了賣流量
五年前,看一篇多圖的文章我們都以為是在“燒流量”。也許不久后,特長機看個視頻都不再是一件奢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