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5G、AI、IoT炙手可熱,終端深受這些技術的影響。作為全球最大的FDD運營商、最大的NB-IoT運營商,中國電信將采取哪些策略,推動終端創新,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近日,中國電信在廣州舉辦了“中國電信智能終端技術論壇”,較全面介紹了中國電信終端技術發展思路。其實,每一年的終端技術論壇,都會曝光不少中國電信的終端發展思路,如全網通終端、800MHz終端等。
而2018年的該論壇,中國電信介紹了最新的終端與網絡發展路標、需求與策略,尤其是公布了5G終端研發與產業合作計劃,分享了AI終端標準化推進方案與前瞻性技術分析和判斷。
在筆者看來,中國電信公布的內容有如下4個維度需要我們重點關注:一是5G全網通終端技術指引的發布,二是全網通AI手機白皮書2.0版,三是2018版中國電信終端洞察報告,四是公布VoLTE發展路標。
從循序漸進的角度,我們更應該談談中國電信4G終端的演進,而不是直接談5G。畢竟5G終端要正式推出要到明年下半年。但是,5G無疑是未來幾年對終端產業影響最大的因素。當初4G剛到來時,很多企業因為沒跟上而掉隊。
無論是各大運營商,還是各大手機廠商,都在5G終端方面傾注大量人力物力。比如OPPO、vivo、小米,這一年來對5G招兵買馬,并大肆宣傳自身的5G終端研究。vivo甚至曝光了自身開發的5G手機(基于高通x50基帶,支持NSA)。
至于在5G方面積累豐富的華為、榮耀等,更是對5G手機的關注不在話下。2018年9月,華為在IFA發布旗艦芯片麒麟980,就宣稱可支持5G(基于巴龍5000基帶)。
但是,無論哪家手機廠商的5G手機,都要與運營商的5G網絡進行連通的測試,以保持足夠低的功耗和足夠高的穩定性。中國電信擁有120多萬的4G基站,也在5G網絡建設方面開啟17城市的規模試驗。所以,中國電信對5G終端的發展思路,對產業影響甚大。
對5G,中國電信提出了要做5G終端商用的第一陣營,實現行業內首批5G終端同步上市。為此,中國電信市場部副總經理陸良軍公布清晰的5G終端路標:
·2018年9月發布5G原型機,技術驗證60臺;
·2019年3月發布測試用機,數量1200臺;
·2019年Q3發布試商用機,端到端網絡和業務測試2500+臺。
與此同時,中國電信自然感受到終端企業的強烈需求,所以計劃不斷推進資源共享,合作開發,共同促進5G終端成熟,還將進行四步走——制定演進策略、分階段發布白皮書、建立5G終端開放實驗室、結合應用開展多形態行業終端研發。
本次中國電信成立的5G終端開放實驗室頗有看點。據悉,該實驗室將聯合終端產業及垂直行業合作伙伴,積極開展5G終端研發與試驗,推動5G終端成熟,孵化5G創新應用,力爭用3到5年時間將實驗室建設成為行業領先、國際一流的開放性實驗室。該實驗室可謂5G終端成熟加速器。
中國電信公布的另一個重要信息是“5G全網通終端技術指引”。根據指引,中國電信計劃聚焦5G終端不只包括手機,還包括通信模組、數據類終端,將同時支持NSA和SA兩種模式。
此外最關鍵的,中國電信還將在5G時代繼續堅持雙卡全網通。雙卡全網通的推出,極大方便了消費者,讓消費者一部手機就可以使用三大運營商的2G、3G、4G、5G網絡,讓手機廠商也可以不用花費太多資金推出多種定制機,讓渠道商不用糾結到底采購哪家運營商制式的產品。雙卡全網通還可以說是“提速降費”中降費的一種重要措施。
據統計,全網通手機占中國所有手機中的80%以上,足見消費者的需求之旺盛。
當然,5G終端包括多種形態,要規模發展還有待時間,需要中國電信與產業鏈攜手緊密合作,也需要三大運營商齊心協力,共推全網通5G終端,降低前期研發和規模化成本。
維度二:推動AI手機升級發布新白皮書
對終端而言,5G之外最重要的,自然是AI。目前各大手機廠商都在主打AI這個賣點。但是我們也看到不少假AI,一些企業將軟件功能的改變,宣傳為AI能力,讓消費者很迷惑。另一方面,AI終端的發展目前還處于初步階段,要進一步發展,離不開運營商的引導和支持。
中國電信移動終端研究測試中心總經理李寶榮指出,對用戶的隱私保護和利用5G提升AI終端性能是運營商乃至整個通信業的兩大重點研究方向。
李寶榮認為,AI將加速通信網從CT到CT+IT的融合方向演變,未來云計算和邊緣計算將呈現雙峰發展的格局,通信網絡在AI終端發展大潮的推動下需要不斷增強對計算和存儲資源分配和調度的能力,發揮一個大型操作系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