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產業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國政府的你追我趕下,5G全球商用的步伐驟然加快,甚至超出預期。
全球移動設備供應商協會(GSA)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7月,全球66個國家(和地區)的154家運營商已經進行了5G技術演示、測試、試驗或者已經獲得牌照進行部署和現場試驗,今年4月這一數字為134家運營商;其中,來自39個國家(和地區)的67家電信運營商已經宣布計劃在2018-2022年之間向用戶推出5G服務。
同時,有消息稱我國將于9月正式發布5G頻譜資源的最終許可方案,頻譜分配將延續指派制度而非拍賣模式。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之一,中國頻譜分配方案的確定不僅將推動我國5G發展進入一個全新階段,更將對全球5G產業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
一項移動通信技術的商用進程一般與標準、頻譜、產品、產業鏈和業務應用五個要素緊密相連,5G的“揚帆起航”同樣如此。那么,目前為止這些要素是否都已就緒(Ready)?5G大規模商用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標準
作為通信行業最顯著的標志,標準的制定無疑是5G發展的重要前提。
從2G的GSM與CDMA、3G時代的WCDMA/TD-SCDMA/CDMA2000,到4G的FDD-LTE與TD-LTE,標準的并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產業的分裂、互聯互通的困難以及投資的浪費。因此在5G概念尚未形成時,業界就已達成了制定全球統一標準的共識,我國IMT-2020(5G)推進組的成立亦有這樣的目標。
5G的標準化進程也經過了提速。5G標準分為兩個階段推出,第一階段(R15)聚焦移動寬帶增強(eMBB)、第二階段(R16)使能全行業數字化。2017年12月21日,在3GPP RAN第78次全體會議上5G NR首發版本非獨立組網(NSA)方案正式凍結并發布,成為全球首個可商用部署的5G標準,比原計劃提前了6個月完成;今年6月13日,在3GPP RAN第80次全體會議上5G NR獨立組網(NSA)方案正式通過,標志著首個真正完整意義的國際5G標準出爐。
R15階段,在5G的超高網絡下載速率和網絡容量的加持下,消費者將會有極大的獲得感,即極致的移動寬帶體驗;同時亦為高清/超高清視頻、VR/AR、360直播、全息等沉浸式體驗業務奠定基礎。這也意味著,基于人的5G服務商用條件在標準上已經達成。
根據規劃,R16標準將于2019年9月完成,滿足ITU定義的全部場景(eMBB、mMTC、uRLLC)需求。屆時,具備超大帶寬、極低時延以及海量連接能力的5G還將與垂直行業深度融合。目前可預見的,5G網絡將支持云VR/AR、車聯網、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無線醫療、無線家庭娛樂、聯網無人機、社交網絡、個人AI助手、智慧城市等創新應用的發展,激活各行各業的顛覆創新與升級。
頻譜
5G是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在極大地提升人們移動寬帶體驗的同時,更將作為關鍵基礎設施擔負起使能其他行業數字化的重任,驅動一個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智能社會的到來。因此,各國政府對5G皆抱以高度期待及重視,掀起了一場圍繞于此的競賽。作為主要的推動手段,全球主要國家今年以來紛紛啟動了5G頻譜的規劃與拍賣/分配,國與國、區域與區域之間的頻譜協調也日趨常規化。
根據GSA的《5G網絡頻譜:全球許可進展》報告,截至今年7月,全球42個國家(地區)的監管機構正在為5G服務引入某些頻段,或者就5G的合適頻譜劃分進行公開咨詢,或已經為5G保留頻段,再或者已經宣布了頻譜拍賣計劃,抑或已經為5G服務劃撥了頻譜。這些數據不包括那些采取了這樣的舉動、但并未明確這些頻譜將專門分配用于5G服務的國家(地區)(數量為15個)。而預計在年內,至少有89個5G相關的頻譜拍賣/分配在計劃之中。
歐洲地區,4個國家——愛爾蘭、拉脫維亞、西班牙和英國已經完成了5G頻譜拍賣,另外3個國家——德國、希臘和挪威最近已經完成了頻譜拍賣,這些頻譜可能會被用于5G。10個國家已經確定將在2018-2020年進行5G頻譜拍賣,分別為奧地利、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意大利、荷蘭、羅馬尼亞、瑞典和瑞士。3個國家計劃中的拍賣可能會有適用于5G的頻段——挪威、斯洛伐克和瑞士。
亞太地區,國內服務器租用 服務器托管,至少有6個國家(地區)已經確定了5G頻譜拍賣/分配,分別為澳大利亞、中國、香港地區、馬來西亞、日本和韓國。今年6月,韓國完成了3.42-3.7GHz和26.5-28.9GHz頻段的5G拍賣。同時,臺灣地區、新西蘭和新加坡都已經在就中頻和毫米波頻段頻譜拍賣展開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