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妨先了解下百度此次違規的內容。工信部在今年6月的282號文中曾明確規定了互聯網接入過程中的違法行為,其中“違規自建網絡”是指IDC業務、ISP業務和CDN業務相關企業私自建設通信傳輸設施,使用無相應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資質的單位或個人提供的網絡基礎設施和IP地址、帶寬等網絡接入資源。盡管在此次的處罰通告里沒有點名指出百度是哪一塊領域“越了界”,但從百度的核心業務去看,就能察覺到端倪。
近日,百度因“自建傳輸網絡違規,被列入電信業務不良名單”一事而備受關注。除了百度之外,包括阿里云、騰訊云、奇虎、鵬博士等知名互聯網、通信企業也被約談。事實上,早在今年的3月、6月,就已有新聞爆出百度等企業被約談的信息。只是這次,工信部將此事件以明文的方式昭告天下,大有“殺雞儆猴”的意味在其中。
除了傳統的搜索業務與新興的AI業務外,百度這幾年大力發展內容業務。目前,百度內容生態下的核心業務包括短視頻、長視頻(愛奇藝)、貼吧、百家號等等。強大的入口級分發能力與數據承載能力支撐起每日十億級的內容傳輸。而為了讓這些業務可以“更流暢”地運轉,百度自然更希望擁有屬于自己的傳輸能力,以擺脫一些外部的“掣肘”。但反過來想,如果互聯網接入生態過于封閉,沒有適當的監督干預,也容易出現弊端。比如網絡內容的合法性,歐洲服務器租用 云服務器,網絡內容的安全性等等。這些都是可以上升至國家高度的潛在風險。
中國市場顯然不會容許像“谷歌”一樣的情況發生,從此次百度事件便可看出。筆者認為,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互聯網企業與通信運營商將形成“楚河漢界”之勢。“云管端”之中,“管”必然歸屬于運營商,云服務器租用,而“云與端”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對互聯網企業而言,如何在流量紅利陷入瓶頸的當前,重塑“端”的場景,升級“云”的能力,進一步挖掘管道之上的價值。而對于通信運營商,如何將“管”智慧化,賦能“云”和“端”,擺脫管道價值持續下滑的風險,同時創造新的收入增長點,也是未來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實際上,作為百度一直對標的科技公司,谷歌曾在美國大力興建千兆寬帶,名震一時。但最終因各種原因,于2016年暫時擱淺大規模擴張計劃。究其本質,首先像自建網絡這樣長投資周期、高運營成本的業務與互聯網公司輕資產、高毛利的商業模式相矛盾,長戰線代價過高。其次,AT&T、Verizon等通信運營商必然不會將自己的核心業務拱手想讓,隨著這些企業的網絡連接能力逐步升級,互聯網企業網絡基礎薄弱的短板暴露無遺。其實谷歌自建寬帶,意在推動全美寬帶水平的提升,以推廣其IPTV、智能家居等業務,從而為自身的業務生態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