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亞洲日報》網站20日報道,19日,河炫會在懇談會上表示,目前華為為全世界170多個國家提供設備,至今還沒有哪個國家針對設備提出過安全問題。河炫會說,華為已經向西班牙政府申請對設備進行國際共同評價標準(CC)認證,從設備的源代碼到各種技術資料都正在接受檢驗,預計明年上半年結束。此前,《印度時報》18日也報道,印度電信局秘書向華為發出參加5G測試的邀請,并稱贊華為在印度發展電信行業。
在通訊協議方面,作為行業的老前輩,幾乎整個3G、4G的通訊標準都由高通壟斷。在今年著名的信道編碼之爭上,高通LDPC最終拿下了“數據信道方案”的5G長碼和短碼標準,主導了5G標準;華為Polar則拿下“控制信道”的短碼標準,成為首個進入基礎通信框架協議領域的中國公司。
并且,華為還是一家手機生產商,5G手機也在他們的營業范圍之內。
據了解,4G方面,華為目前跟英國所有四家主流移動運營商在LTE上都有全方位的合作,華為現在是EE、沃達豐、李嘉誠旗下Three UK最主要的LTE供應商。
如果通訊設備是整個通訊行業的骨肉,那么通訊標準和通訊芯片則相當于通訊行業的精魂。
但事實上,其中英國的網絡通訊領域技術一直以來都依賴于華為,新西蘭也早就在4G基站上大量采用了華為提供的設備。
路透社12月14日一篇稱“德國電信重新審視和華為的關系;法國電信Orange說在5G方面不會考慮華為”,考慮到美國的盟友國家由于安全考慮都紛紛將華為的5G技術排除在外,法國和德國的公司也在考慮改變他們與中國公司的合作策略。
主設備包括天線、路由器、交換機、modem、無線AP,無線網橋,無線網卡,無線避雷器等。移動運營商買了天線之后架起來才可以發射信號,變成所謂的通訊基站,手機才能夠收到信號。
華為表示,目前,華為在德國的業務一切正常,表示正積極參與法國各運營商的5G建設;在日本,正積極參與運營商的5G標書答復和實驗局測試;新西蘭政府雖對運營商提交的5G方案有不同意見,但監管流程尚未走完,客戶均表示與政府繼續斡旋,與華為合作保持不變。
此外,華為還透露,截止目前,已經獲得25個5G商用合同,并與全球50多個商業伙伴簽署合作協議,5G基站商用發貨數量也已經超過10,000個,在行業內遙遙領先。2019年上半年,華為將發布搭載5G芯片的5G智能手機,并將在2019年下半年實現規模商用。
也就是說,華為在5G的相關部署上,在多個環節都有涉獵,實力不容小覷,在國外也扎根多年。畢竟實力在前,想從5G建設中剝離華為,各國恐怕也要多考慮考慮。
今年8月,澳大利亞政府宣布禁止華為參與澳洲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在剛剛過去的11月,新西蘭政府通信安全局也否決了新西蘭電信運營商Spark New Zealand使用華為5G設備的申請。
目前主設備行業,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四分天下,根據四家主設備廠商2017年年報數據,華為2017年運營商業務收入達2978億元,諾基亞達1806億元,愛立信達1014億元,香港免備案主機 美國服務器,中興通訊達638億元(數據來自光大證券研究所),華為處于首位。
由此可見,華為頻傳被禁一事,并不完全像國外報道所言,至少華為在各國的通訊設施和技術上都扎根已久,并不是輕易能夠被剝離的。
19日,針對華為5G的相關報道,華為官方也在華為“心聲社區”發布情況說明稱,部分報道與事實不符,或被錯誤解讀。
(截至2018年10月底,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的第三階段已完成,在NSA非獨立組網、NA獨立組網測試上,華為是唯一完成并通過所有測試的全球主流設備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