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領域都正在迎接5G變革。在智能終端領域,根據IDC預測5G手機2020年出貨量將達到2.12億,Strategy Analytics則認為5G時代,全球前三大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會下降。而處在下滑通道的通信設備行業,愛立信剛剛通過壓縮成本恢復增長,諾基亞因收入大幅下滑再次啟動成本削減計劃,兩次出口制裁讓中興在市場、管理等多個領域面臨壓力,而華為也因為部分國家對5G供應商的貿易政策成為輿論焦點。已是多事之秋的通信設備行業,在5G時代更是充滿了變數。除此之外,5G的商業進程會推動物聯網、車聯網創造新的萬億市場,這一過程中,會塑造新的巨頭,也很可能會淘汰一批舊玩家。
商用前夜,5G的臺前、幕后截然不同。
“現在,中頻器件國內已經可以生產一部分,但量產能力、性能穩定性都還有很多不足,需要市場磨合。但是,國內市場給大家的磨合機會并不多。”該人士感慨,“以前,國產器件基本沒有機會進入國產整機設備,本以為‘中興事件’之后這種局面能大幅改觀,但現在來看,國產的支持力度依然不夠。”
在國內,2018年12月初,工信部正式向三大運營商分配了2.6GHz、3.5GHz、4.9GHz的5G中頻段實驗頻譜。2017年中,無線電管理局已經發布了《公開征集在毫米波頻段規劃第五代國際移動通信系統(5G)使用頻率的意見》,但目前并未有明確的毫米波規劃出爐。
所有的競爭始于商用時間,率先商用的國家大概率可以維持、擴大現有產業的競爭力,而落后者,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失去話語權。
雖然是各國商業路線最主要的分歧所在,但毫米波終究會成為5G競爭的主戰場,而對中國而言,補齊中高頻尤其是毫米波產業的短板,也是中國增強5G產業競爭力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