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與5G發展的認識和理解上出現了不同聲音,但是技術發展的潮流滾滾向前,是主動適應引領,還是步步跟隨,應該從更高的站位和全局視野來看。而且即便有不同聲音,大家的關注點不應該繼續關注在是不是或者該不該的問題上,而是應該聚焦如何把最高層的決策開展好、執行好,最終落實到位。
4G已經改變生活,在5G即將改變社會的期待下,為爭搶5G全球領先地位,各國使勁渾身解數都在積極搶占5G先發優勢。正是基于看好5G的未來,圍繞5G的全球領先競賽中,部分國家已經在無發令槍的比賽中提前搶跑,我們國家的5G發展和應用也應不斷加速。
緊跟5G國際發展形勢,去年12月初,國內服務器租用 服務器托管,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三大運營商發布了5G中低頻段試驗許可。中國電信獲得3400MHz-3500MHz(100M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資源;中國移動獲得2515MHz-2675MHz(160MHz)、4800MHz-4900MHz(100M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資源,其中2515-2575MHz(60MHz)、2635-2675MHz(40MHz)和4800-4900MHz(100MHz)頻段為新增頻段,2575-2635(60MHz)MHz頻段為重耕中國移動現有的TD-LTE(4G)頻段;中國聯通獲得3500MHz-3600MHz(100MHz)5G試驗頻率資源。工信部此次發放5G系統試驗頻率使用許可的頻率資源大體均衡,統籌考慮到現有基礎電信運營企業的5G頻率需求,有利于促進運營企業公平競爭和可持續發展。
為什么5G商用會被提升到如此的高度?顯然最高層完全清楚5G的重要作用和意義。5G將像蒸汽革命、電氣革命一樣深遠地影響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不但引起變革,更關乎國家未來在全球的國際地位。另外,作為基礎產業,5G的率先發展將助推并加速我國的“中國制造 2025”等國家戰略的發展成熟。另外,5G還是拉動投資建設的有效手段。工業和信息化部專家韋樂平接受媒體采訪時預估5G投資規模將達到1.2萬億,且投資周期可能超過8年。他進一步解釋道,為了達到5G響應的速度,基站建設將至少是4G基站的兩倍,5G基站的成本也超過4G基站的兩倍,功耗則是4G基站的3倍,單從基站建設角度,5G投資大約是4G的1.5倍。因此,5G的全國總體投資規模將達到1.2萬億,投資周期可能超過8年。作為配套和延伸,5G的發展對光纖基礎設施提出了新的需求,這將進一步刺激高光纖承載容量、高光纖連接密度等產品和技術的創新研發和應用。5G商用也會激發用戶更換手機終端熱潮,并刺激手機終端行業發展。
二、來自監管層的支持最實際
來自最高層的直接決策無疑是最大的支持。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了2018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了2019年經濟工作。會議研判認為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為有效應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會議明確了幾大宏觀政策并規劃了二十項重點工作。在會議明確的2019年二十項重點工作中“加快5G商用步伐”顯得異常重要。這個異常重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所有二十項重點工作中“加快5G商用步伐”被列為第三項重要工作;另外一方面,在所有二十項重點工作中“加快5G商用步伐”既是直接涉及通信行業的,又是關乎未來除了通信行業自身發展外涉及其他行業基礎能力建設走勢的。
三、運營和設備相關企業的干勁十足
全世界5G標準立項并且通過的企業是中國移動10項,華為8項,愛立信6項,高通5項,日本NTTDOCOMO 4項,諾基亞4項,英特爾4項,三星2項,中興2項,法國電信1項,德國電信1項,中國聯通1項、西班牙電信1項、Esa1項。按國家統計,中國21項,美國9項,歐洲14項,日本4項,韓國2項。這些數據或許已經說明我國是5G標準的重要主導者。另外,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識產權中心發布有關5G標準必要專利統計顯示,專利聲明量超過1000件的企業有華為、Nokia、LG、Ericsson、Samsung、Qualcomm和中興。華為以1970件5G聲明專利排名第一,占比17%,Nokia以1471件5G聲明專利排名第二,占比為13%,LG以1448件5G聲明專利排名第三,占比為12%。其余聲明量排名前10位的企業依次是Ericsson、Samsung、Qualcomm、中興、Intel、大唐和Sharp。中國企業除華為外,中興以1029件專利排名第6,占比9%;大唐以543件專利聲明排名第9,占比5%。我國三家企業的專利聲明總量為3542件,占總聲明量的30.3%。除此之外,根據官方消息,華為已經售出超過一萬套5G基站設備,數量位居全球第一。我國的電信設備商華為和中興雖然遭受美國等部分西方國家的不公正對待,某種意義上也說明這些廠商的實力已經足夠強大對方必須使用“下三濫”的手段予以限制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