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服務器租用 免備案服務器,無數中國企業已經躊躇滿志地加入到5G這個新戰場。
但5G商用進展并沒有它們想象中的順利。“在5G終端產品方面,當前的產品研發和發展速度還比較緩慢。”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接受第一財經1℃記者采訪時說。
楊元慶認為,在5G網絡建設方面,需要投入的資金成本較大,在整個5G應用市場發展起來之前,投資沒有立竿見影的回報。此外,5G盈利模式也尚未清晰,導致資金回報周期長,制約了運營商投資建設5G網絡的積極性。
在5G網絡推進和建設過程中,電信運營商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其資本開支也直接關系到整個行業的發展。今年以來,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相繼宣稱:2019年會謹慎投資。
5G真正大規模商用還需要多久?有人估算,僅基礎建設就要六七年時間。
5G網絡投資規模是4G的4倍
廣州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杰賽科技”,002544.SZ)十分看好5G的未來,但杰賽科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1℃記者采訪時說,5G的工作頻段要遠高于2/3/4G系統,為了體現5G的技術優勢,5G網絡要采用超密集組網,基站密度的增加帶來建設成本的增加,同時5G的宏基站設備對電源、配套的要求也大大增加,進一步增加了基站的建設成本和難度。
杰賽科技還說,為了支撐5G空口的大帶寬,有線傳輸網絡也面臨巨大的擴容改造壓力,短時間內難以支撐5G網絡的大規模建設。
這意味著,5G網絡基礎設施投資需要大量的資金。
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云勇在其提交的一份名為《關于加快5G商用步伐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的提案中說,5G網絡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資金。相對4G網絡,5G無線基站設備單價高,5G頻率高使得站址更密集、新增站址難度大,5G大帶寬對傳輸網絡的需求大,因此5G網絡的投資成本將劇增。
根據張云勇等業內人士測算,由于使用較高的頻率,預計5G站點密度至少為4G的1.5倍,室外基站總數超過600萬,網絡投資約為4G的4倍,將超過2萬億元。因為,5G除了滿足個人移動通信需求外,還要滿足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實時性、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更高行業的應用需求。
除此之外,5G時代流量暴增,使得基站越來越密集,網絡整體能耗上升不可避免。在同等基站規模下,5G網絡運營成本中的電費支出將增長2倍以上。調研機構451research預測,到2026年,5G可能會使網絡能耗增加150%至170%。
5G網絡的復雜性決定了其運維的困難程度。模擬數字時代以語音為主,經過3G到4G的發展迭代,網絡逐漸向移動通信網+互聯網、智能手機和數據業務發展,而到了5G,引入更多頻譜、更多基站、更多傳輸節點、更多參數、更多業務、更多場景、更多連接終端,國內服務器租用 服務器托管,“人肉運維”模式顯然無法應付愈加復雜和龐大的網絡。
比如,網絡中大部分的告警并非重要告警,甚至是可以忽略的,但隨著網絡越來越龐大、復雜,2/3/4/5G共存,更多的基站和傳輸節點引入,未來光是處理網絡告警已經無法用簡單的人力來應對。
此外,高清視頻、AR/VR、車聯網、智能城市等各種5G應用對網絡的需求不盡相同新場景和新業務,無論是無線信號的傳播特性,還是業務的體驗需求特征,對于網絡規劃,完全沒有經驗可循,在一片空白之下,如何實現精準規劃和投資,這是5G開工面臨的第一道坎。
“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張云勇認為,在4G投資成本還未完全回收、5G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等因素的影響下,運營商將難以應對5G網絡建設運營的巨額資金投入。他說,中國4G在2014年商用,時隔不到6年啟動5G商用,運營商確實面臨巨大成本壓力。
運營商更大的壓力在于,隨著5G的到來,流量將加速貶值,紅利逐漸消失,互聯網業務對運營商傳統業務的替代效應也進一步強化,這將直接影響運營商的總體收入。因此,國內電信運營商在5G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帶有一定消極情緒。
從2009年1月3G牌照發放,3G基站建設推動資本開支大幅增長,在整個3G的推廣及建設過程中,運營商的投資周期約四年。而3G的回報周期,則可能沒有這么長,比如中國移動,從3G興建到應用,不過短短5年時間,隨后,中國就進入到了4G時代。
按估算,加上其他配套設施費用,三大運營商在4G網絡上的建設至少在8000億規模。
從證券機構的分析來看,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從2013年開始逐步增長,2014年~2015年迅速擴大,2016年達到頂峰后,2017年開始收縮資本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