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通信行業2019年4月份運行情況通報。即便尚未看到通報的讀者,大概也能推測出通信行業通服收入的走勢。經過各種對比分析后,我們發現,固定通信業務已經成為通服收入增長的主要拉動力。拯救運營商的“白衣騎士”已經現身。
一、移動通信業務收入規模同比縮減明顯
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2019年1-4月份,通信行業實現移動通信業務收入3057億元,同比增幅為-3.4%。2018年同期,directadmin漢化,移動通信業務收入為3145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為2.6%。
上述兩組數據對比后就會發現,移動通信業務收入同比縮減了88億元。那么這88億元的減收都是那些業務帶來的呢?
二、短信業務雖然增長速度,但是小馬尚不足拉大車
在服務登錄和身份認證等服務持續普及帶動下,短信業務的業務量和收入保持同步增長。2019年1-4月,全國移動短信業務量同比增長26.9%,移動短信業務收入完成128.8億元,同比增長5.8%。受企業短信業務快速發展的拉動,2018年1-4月,全國移動短信業務收入完成122億元,同比增長3.7%。
短信業務雖然有5.8%的同比增速,對通服收入的整體貢獻為8.8億元,但是囿于其規模較小,尚不足以對通服收入的增長帶來決定性影響。
未來,隨著NB-IoT萬物互聯的持續發展,短信業務收入大概率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因為,現階段,directadmin安裝,運營商在物聯網的各種應用中主要扮演著通道卡的角色,收入表現主要體現在短信業務上。
三、流量收入同比負增長,拉低了通服收入增長速度
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2019年1-4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2055億元,同比增長1.7%(工信部的同比增長數據存在計算錯誤,實際應該是負增長約4.02%),在電信業務收入中占比達46%。
2018年1-4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移動數據及移動互聯網業務收入2141億元,同比增長14.2%,占電信業務收入的46.1%。
從2019年和2018年的月度環比來看看,2019年4月份,運營商的流量收入出現了銳減。2019年和2018年4月份的流量收入分別為529億元和632億元。這兩者的差距竟然高達103億元。這個數據絕對令人驚奇,更令人疑問導致如此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對比上述數據后,大家就會非常清晰地發現,2019年1-4月份的流量收入規模同比減少了86億元。流量收入同比減收88億元,到底對整體的通服收入增長有多大影響呢?
2019年1-4月,電信業務收入(通信服務業務收入/通服收入)累計完成4463億元,同比增長0.7%;2018年同期,電信業務收入完成4431億元,同比增長4.5%。
實際上,2019年前4個月,我國的電信業務收入僅僅微增了32億元。如此以來,流量業務造成的收入規模縮減還是比較嚴重的。當然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也充分說明了運營商既切實提升了用戶獲得感,又“放水養魚”降低了社會總成本,更是支撐了互聯網等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四、語音通話雖然減收,但是規模總體有限
移動通信業務收入主要包括流量、短信和語音。根據現有的數據,我們可以得知,2019年語音業務收入規模相較2018年縮減了約8.8億元。
雖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數據顯示,語音業務量持續快速下滑,但是語音業務的收入規模總體不高,即便有較大的業務量降幅,最終導致的業務收入縮減規模還是非常有限的。
應該說,語音業務收入經過2018年的大規模縮減,到現在在通服收入中的占比并不高。其給通服收入增長造成的負效應是非常有限的。
五、固定通信業務已經成為拉動收入增長的“白衣騎士”
相較去年,通服收入整體增長規模為32億元。在移動通信業務對收入的整體貢獻為負值的情況,固定通信業務穩增長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
2019年1-4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實現固定通信業務收入1405億元,同比增長11%;2018年同期,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實現固定通信業務收入1286億元,同比增長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