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市場:新增量繼續走低,存量規模維持岌岌可危
根據賽立信最新數據顯示,與去年相比,今年廣東通信市場新增用戶量繼續減少,出賬用戶量也基本停止增長。今年1-4月,廣東三家運營商的新增客戶量合計同比下滑21.0%,該降幅比2月份監測結果還要擴大6.2個百分點;出賬用戶方面,截至4月,三家運營商的移動客戶量合計到達1.81億戶,同比增長0.88%,該增幅比2月份監測結果縮小5.8個百分點。雖然目前出賬客戶總量還保持著微幅增長趨勢,但不難看出,新增市場的頹勢已經開始影響到存量市場的穩定。按照這個趨勢下去,廣東通信市場用戶總量很快將回到負增長的局面。
從格局上看,廣東電信在出賬份額及新增份額上綜合表現最佳,今年4月份出賬份額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累計新增份額提升3.4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廣東聯通在新增市場恢復活躍表現,新增份額同比提升4.3個百分點,出賬份額也開始有小幅提升。 這樣一來,帶給廣東移動的壓力就更大了。今年1-4月廣東移動在新增市場的份額同比降幅高達7.6個百分點,已經逼近50%界限,出賬份額同樣加速下滑。
寬帶市場:用戶量仍在闊步向前,增長都來自廣東移動
寬帶用戶市場則保持活躍增長的態勢。根據賽立信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廣東三家運營商寬帶用戶量合計到達3670萬戶,同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9%,新增用戶總量同比增長了6.05%。
這其中,廣東移動在寬帶市場的高速推進是市場規模不斷壯大的主要動因。今年1-4月廣東市場寬帶用戶的同比凈增量中,98.8%都是來自廣東移動。而新增量同比僅廣東移動一家實現正向增長。為此,廣東移動在寬帶市場取得了出賬份額同比提升6.9個百分點、新增份額同比增長8.3個百分點的優秀成績。而另外兩家運營商的寬帶出賬份額及新增份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電信的降幅更為顯著。
來源:賽立信通信研究部
競爭焦點解析:聚焦存量的同時開始布局未來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短期內運營商們的客戶經營策略都將主要圍繞存量經營進行。隨著攜號轉網政策落地日期的逐步逼近,運營商的各類應對措施也開始層出不窮。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移動用戶查網齡送流量活動”,雖然目的不是網友們擔心的那樣以送流量的名義捆綁用戶在網,但通過無條件送流量這一舉措讓老用戶得到實惠,云主機租用,實際上也確實是為存量維系服務的。除了查網齡送流量,廣東移動還推出類似“升級套餐送流量”的活動來提升老用戶價值。在這個活動中,受邀老用戶將自己的套餐升級為88元套餐,便可在一年內享受每月60GB全國通用流量和2000分鐘的通話時長(一年后或取消其中每月50GB及1700分鐘的贈送內容)。而同樣是使用88元套餐的新用戶,每月只有10GB國內流量及300分鐘通話時長。如此對比之下,老用戶在運營商內的地位終于得到彰顯。即使動機還是為了穩定老用戶的在網狀態,但這種維穩舉措對老用戶來說也著實是確切的福利,這正是攜號轉網政策帶來的積極效應。
除了緊張地開展各類存量維系活動,針對近在眼前的5G,運營商們也開始籌劃布局。5G給運營商帶來的增長空間首先將體現在換機市場上,因而目前能感受到的運營商對于5G的提前布局,很大程度是體現在終端合約上。在3G時代,運營商大多通過終端補貼來獲取合約客戶;到了4G時代,運營商通過與外部企業的積極合作,將終端補貼外移,推出各種金融合約模式來獲取合約客戶。而針對即將到來的5G時代,運營商正在積極探索各種新型終端合約模式的可能性。在金融合約經營上經驗較豐富的廣東電信,近期的主打策略是“橙分期”合約,將翼支付紅包與分期付款結合來降低用戶的購機入網門檻。廣東移動同樣在探索金融合約模式,國內服務器,主要通過高投入(高用戶補貼和高渠道酬金)來增加自己產品的競爭力。廣東聯通則仍舊以存費送機為主,同時開始布局eSIM產品及泛終端體系,以此來做大終端合約規模。
在寬帶市場,融合依然是主旋律。融合之外,高值套餐用戶正不約而同被運營商提到新的高度關注著。這同樣也是市場進入存量運營階段的一種體現。雖然目前總體市場的寬帶用戶增速依然較快,但三家運營商發展及其不平衡。對電信而言,寬帶市場早已進入深度運營階段,對用戶的經營需要導向價值經營。而對于另外兩家運營商尤其是廣東移動來說,雖然目前的策略依舊以低價甚至免費為主,但當用戶量積攢到一定程度,經營重點勢必將由“規模至上”轉向“價值獲取”,因此,對用戶的關注點便將有所轉移。寬帶市場的競爭焦點也將開始呈現“向上遷移”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