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一季度三運營商收入集體下滑引發“拐點還是偶發”的討論之后,上半年的通信業數據印證了拐點之說。
7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上半年,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6721億元,同比下降0.03%,進入負增長區間。
電信業務收入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移動通信業務收入下滑。上半年,占電信業務收入68.4%的移動通信業務收入4596億元,同比下降4%。相形之下,固定通信業務收入2125億元,同比增長9.8%,在電信業務收入中占31.6%。
與此同時,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也進入微增長通道。據公告,上半年,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3086億元,同比增長0.7%,增速較一季度和2018年全年分別回落1.5個和9.5個百分點;完成固定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1076億元,同比增長2%。
三因素加速移動業務下滑
“移動通信業務收入下滑”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今年工信部的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上。早在今年3月發布的《2019年1-2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中就已經指出,移動通信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9%;一季度報告指這一數字擴大到3.1%,1—4月是3.4%,1—5月是3.8%。
這意味著,長期以來作為運營商兩大支柱業務之一的移動通信業務走入下行通道。
事實上,移動通信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并非是從今年開始的,2018年一整年,移動通信收入增速都在快速下滑。據工信部提供的數據,2017年全年移動通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7%,而2018年全年僅同比增長0.6%。
但是,移動通信業務收入陷入負增長,卻是今年的“專利”。從數據報表上來看,出現負增長的主要因素有三個方面。
首先是移動電話通話量持續萎縮。據公告,上半年,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完成11969億分鐘,同比下降6.8%,降幅較一季度和2018年全年分別擴大0.1和1.4個百分點。
其次是移動互聯網流量增速逐月回落與流量資費下滑的效應疊加。據公告,上半年,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554億GB,同比增速由一季度129.1%降至107.3%;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552億GB,同比增速由一季度133.2%降至110.2%。行業流量增速高位運行,但增長趨勢進入下行區間。另據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數據,上半年通信企業降費超過1700億元。而2018年全年,三大運營商累計讓利超過1200億元,手機上網流量平均單價累計降幅均在60%左右。
最后,移動通信用戶增速大幅放緩。據公告,截至6月底,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5.9億戶,同比增長5%,而2018年上半年,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就已達15.1億戶,同比增長10.6%。另據三大運營商提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三家運營商移動用戶累計凈增3977.5萬,僅是去年同期的3/5。
高速率遷移:固定業務收入增長近10%
相比移動通信業務,固定通信業務卻實現了較快速的增長,原因在于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持續向高速率遷移,百兆以上寬帶用戶占比穩步提升。
據公告,截至6月底,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4.35億戶,上半年凈增2737萬戶。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戶達3.35億戶,占比較一季度和上年末分別提高3.4個和6.8個百分點。
固網寬帶接入用戶的增長主要得益于中國移動。據了解,今年前6個月,中國移動固網寬帶用戶累計凈增1820.3萬,是另外兩家之和的2.63倍。支撐中國移動固網寬帶用戶增長的是其較激進的發展策略。據悉,中國移動固網寬帶準入門檻很低,只要是4G套餐用戶皆可辦理,基本不設防。與之相比較,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手機用戶辦理類似融合套餐要繁瑣得多,而且資費價格也不占優。
以低價為手段,利用龐大的移動用戶基數,中國移動正在改寫固網寬帶市場的競爭格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盡管這一策略能夠幫助中國移動進一步鞏固固網寬帶市場的競爭優勢,但是隨著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以較低資費的家庭融合套餐、提速不提價等策略入局,使得這一市場陷入了價格戰的低層次競爭模式,長此以往并不利于寬帶接入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