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通過測量一切建立了一個網絡世界中的龐大帝國。鼠標點擊,地理坐標,訪問記錄,交通狀況,這家公司的資源就是把你身上的信息都比特化,所以它不斷地挖掘、打包、再打包、再再打包,最后把這些數據賣出去。現在,它把這種數據驅動的、建立世界的能力帶到了現實世界。Google正在建造一座城市。
周二下午,一大幫官員聚集在多倫多市,宣布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旗下的“sidewalk Labs(人行道實驗室)”將對這座城市東南沿海48561.6平方米(12英畝)的地塊進行重新開發。現如今這些地方只有少數一些工業建筑和停車場。未來幾年,這里將建成一片叫做Quayside的科技化的社區。sidewalk實驗室已經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5000萬美元,Google也會把它在多倫多的總部搬到附近。這個項目中的概念被驗證可行之后,計劃將會拓展為重建323.8萬平方米(800英畝)的沿海地區。
這一片地區將變得完全“Google化”,重新從頭開始規劃,再加上一點加拿大風味。sidewalk實驗室承諾將盡可能地到處裝滿各種傳感器,不斷收集各種信息,包括交通流量、噪音水平、空氣質量、能源消耗、出行方式甚至垃圾處理。公司也會通過攝像頭把那些難以測量的信息搞定:人們會喜歡在那片綠地中布置的公共設施嗎?居民們在流感季節到來時會去那些突然冒出來的診所嗎?那個街角會不會適合建一家雜貨店?來買東西的顧客到底是本地居民還是從附近來的人?
靠著這種“數據為王”的硅谷方式,Alphabet加入了傳統上規劃巨大城市的行列,而且是選定一個恢弘的社會目標,然后幾乎從零開始建設的那種。
但從歷史上看,這么做的基本上都不太成功。華特·迪士尼的“明日社區試驗計劃(Experimental Planned Community of Tomorrow)”——或者按縮寫簡稱為“艾波卡特(Epcot)”——隨著其創建者的去世而一并煙消云散了,項目最終轉型成了一個游樂公園,不再是一個運行順暢的社區了。一直到2020年,韓國才會完成對松島(Songdo)的建設。但是這座“智慧城市”的進度已經遠遠落后于既定目標了。巴西利亞(Brasilia),這座巴西的首都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筑師Oscar Niemeyer一人的心血。但盡管其美麗和規模令人稱道,但在功能上卻差強人意。
要說上面這些努力付諸東流原因,還是因為這些城市始終不夠“人性化”。給人的感覺就是,它們始終都是某一項工程的產物,而不是自然而然地成長出來的城市。“問題在于,它們的感覺都不像城市。就這么簡單。”城市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城市規劃專家和社會學家的Ricard Burdett在談到巴西利亞時對BBC如是說。“問題不在于它是一座好城市還是壞城市,它根本就不是城市。它缺少了一座城市的必要組成元素:亂糟糟的街道、在商店樓上比鄰而居的辦公室和住家。”
對于讓技術專家來建造城市的弊端——因不滿現狀以及可以通過徹底重建來使其煥然一新而帶來的盲目樂觀自大,sidewalk實驗室似乎早有所知。這家公司堅持認為:重建將在徹底通盤考慮的基礎上進行。“這個項目可不是我們用來試錯的隨機行動。”Alphabet公司的主席Eric Schmidt周二說。“這是我們用將近十年的時間來思考如何用技術改進人們生活的最終結果。”
這個孕育良久的想法近乎幻想,還染上了幾分《少數派報告》中的反烏托邦色彩。在這個海濱重建計劃中,每位社區居民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帳戶,“這個帳戶成為了每個公民獲取公共服務、進入公用區域的入口,而且非常安全、非常個性化。”通過這個帳戶,你可以告訴建筑中的其他人保持安靜,也可以用這個帳戶進入你自己的健身房,還能讓你在出門上班時允許水管工進入你的公寓。
一個應用程序可以“實時記錄下公共領域中所有部件的位置”——指的是道路、建筑、草坪上的家具,甚至還有無人機。所有的建設將優先考慮行人和非機動車,而不是汽車。不過共享的“的士機器人”和“貨車機器人”將四處游蕩。(sidewalk實驗室將和它的兄弟公司Waymo一起解決這些自動駕駛載具的細節問題。)公司也會在社區中嘗試一種名為Loft的新房屋概念,這種房屋的空間靈活多變,以滿足社區中的不同要求。也會嘗試新的建筑材料,比如用塑料、木頭和預制模塊來取代鋼鐵。另外,是的,sidewalk實驗室正在制定一個全面的隱私保護計劃。
之后,這家公司就該圍繞著數字展開工作了。sidewalk實驗室的數據科學家會對工程產生的各項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哪里工作的好,哪里不好。就是說,他們會用復雜的建模技術來模擬那些“如果發生了”的情景,然后找出最好的應對方法。你看,公園里的那個長椅沒人去坐,那如果我們把它挪到一個更陽光充沛的角落呢?“sidewalk實驗室希望,許多居民被吸引過來的原因,總體上是因為這個地方是在不斷進步的。”這家公司在項目建議書中如是寫道。
想做到這點,Quayside社區和其中居民需要共同前進。好消息是,sidewalk工作室的工作方式——快速迭代和以觀測數據為王——會從居于其中的人們身上尋找改進的線索,而不是某些陽春白雪的設計準則。事實上,這是種非常學術的工作,而且迫在眉睫:盡管幾十年來關于城市運作的研究汗牛充棟,科學家們卻始終因數據缺失而撓頭不已。類似于行人們如何使用sidewalk、騎行者如何使用自行車設施這樣的數據,政府只能定期統計,而且是人工收集。
但是多倫多市的這一部分畢竟是一座小小的城市,而不是一家私人公司。所以sidewalk實驗室還需要面對一項特殊的挑戰:建造一個適合所有人的地方。在收集個人信息,再把這些信息打包賣出去方面,Alphabet公司是個中翹楚。但是這個案例中的信息,卻是一座城市的基礎功能,比如垃圾收集、街道安全,以及高效的公共交通等等。“我認為,這家公司需要證明自己不僅僅是能為那些千禧一代的白人男性提供服務,”Sarah Kaufman說。她是一位在紐約大學Rudin交通研究中心進行技術與交通研究的學者。“這意味著為長者、殘疾人、窮人提供服務——作為一座城市,這些人都是服務對象,但作為一家商業公司則可以不用考慮他們。”
sidewalk工作室堅持要開展這項工作。公司將花費一年的時間來與當地的政策制定者、城市領導人、學者和活動家們一起討論社區的細節。當一位當地記著問到該公司是否有意將項目擴展到多倫多的其他地區的問題時,CEO Dan Doctoroff 的答案是“不會停手”。這個高科技的、建立于數據之上的城市,想要把自身擴展到世界各地。但它要面對的真正挑戰是,人們愿意與它為鄰嗎?愿意居住其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