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的春節(jié)比以往來的要晚一些。你還是習慣性地埋頭刷手機,換來的依舊是老媽的呵斥、老婆的抱怨和孩子的不解。
但是今年你突然多了一個理由:
“三點鐘無眠”的信眾們生怕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封神之際。
“股神”巴菲特用了 61 年讓伯克希爾·哈撒威公司市值突破 4800 億美元,而加密貨幣從無到有,僅僅用了幾年時間總市值就超過 5000 億美元。
美國知名投行分析師估測中國創(chuàng)業(yè)公司比特中國(Bitmain)2017 年營業(yè)利潤約 30 億至 40 億美元間,這家出售礦機芯片的公司僅用了 4 年就能比肩英偉達花了 24 年才獲得的年利潤。
截止去年 5 月,比特幣的價格翻了 3 000 000 倍,用時僅 8 年。
2018 的風往哪兒吹?
在我們討論比特幣以及區(qū)塊鏈的安全問題前,首先簡單了解這樣幾個概念:比特幣、區(qū)塊鏈、加密貨幣。(是的,它們說的并不是一回事兒)
比特幣(bitcoin):比特幣是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發(fā)行”的全球第一種加密電子貨幣。知乎上有個更通俗的解釋:比特幣本質上是外國黑客出的一套數學題,找到答案的玩家能夠獲得比特幣獎勵,一共只有 2100 萬道題。因此存在大量比特幣“礦工”通過“挖礦”尋找答案。
區(qū)塊鏈(blockchain):區(qū)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庫,沒有中心,數據存儲的每個節(jié)點都會同步復制整個賬本,信息透明難以篡改。與“比特幣泡沫”不同,2017 年區(qū)塊鏈被寫入了“國家信息化的第 13 個五年計劃”,近日還獲得了《人民日報》整版聚焦。
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加密貨幣是繼比特幣之后、采用類似技術設計發(fā)行的“山寨幣”(又稱“競爭幣”)。這個詞五年前被編進了《牛津詞典》。隨著上比特幣水漲船高,加密貨幣也迎來“黃金時代”,不完全統(tǒng)計有超過 1000 種加密貨幣在流通更,促成了上文提到的超過 5000 億美元的總市值。2018 年初委內瑞拉推出國家“石油幣”,土耳其也計劃發(fā)行“土耳其幣”。
對發(fā)行加密貨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篇有趣的文章《如何發(fā)行你自己的加密貨幣》。作者梳理了幾個步驟:
1、命名 xx 幣;
2、找個 logo;
3、組建初創(chuàng)團隊;
4、建立項目網站;
5、寫白皮書;
6、下載并注冊以太坊,買一些以太幣;
7、創(chuàng)建你的 token;
8、然后新幣上市。
至此,跑題告一段落。
當黑客談區(qū)塊鏈時,他們談些什么
它由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黑客“中本聰”發(fā)明;
幣圈一日,人間十年:黑客想了三刻鐘就笑了4
它在暗網被熱捧,不法分子用其作為“勒索軟件”的贖金……
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永安會計師事務所報告顯示,2015 至 2017 年間不法黑客已從加密貨幣投資者手中竊取資金價值約為 25.34 億元人民幣,占所有 ICO(數字貨幣首次公開募資)資金的 10%。
這里又要說到老生常談的問題:既然加密貨幣號稱加密、安全,為什么還會屢屢出現被盜?
跟其他所有運行在計算機上的程序一樣,加密貨幣也頻繁受到攻擊。價值百萬美元的比特幣被盜、許多用戶被釣魚攻擊甚至出現區(qū)塊鏈詐騙。保險箱雖牢,無奈鑰匙易失。小編結合 CSO 在線 和 Inspired eLearning 網站 梳理出下列十大常見加密貨幣攻擊場景。
不是每種情況都有為人所知的事實案例,但是只要有案例的,絕非個例。
此外,值得玩家們注意的是,截至目前還沒有保險公司或者立法能夠對你的損失負責。
來自 幣世界
一、挖礦惡意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