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二屆)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峰會于10月31日——11月1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在11月1日下午召開的“金融業網絡信息安全”分論壇上舉行了圓桌論壇。
圓桌論壇主持人:中國信通院云大所金融科技部技術總監許一駿。
嘉賓:
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總監李維春;
上海工業控制安全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蒲戈光;
上海觀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TO胡紹勇;
天融信科集團金融行業安全專家、技術總監肖松。
論壇主持(許一駿):請各位先介紹一下自己做什么工作、從事哪些領域吧。
肖松: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參加論壇,我叫肖松,金融行業從業快20年。
李維春:我是來自安信證券的李維春,向各位專家同事多請教。
胡紹勇:我來自觀安信息的胡紹勇。
蒲戈光:我是上海工業控制安全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蒲戈光。
論壇主持(許一駿):我們準備了幾個問題,首先是關于個人信息泄露的情況。各位可以介紹一下自己面對這種情況可以怎么去應對這樣一些挑戰。
李維春:以前在科技行業里信息泄露的情況沒有那么敏感,我一進金融行業確實遇到您所提到的疑似客戶信息泄露的情況發生,我們也進行了調查,也跟同行做了交流。確實這個事挺重要的,全國上下呼聲很高,我們在推進和解決遇到了一些困惑。我的基本觀點是“治亂象,重點”,下手要快狠準。
大家都說重視,但是事到臨頭時,除非這件事特別大,否則找不到對口的單位和部門來幫助你解決問題。雖然很重視個人信息安全保護,但是我個人感覺有九龍治水的現象,各部門都在管,但好像管得都不是特別有成效。個人建議有一個有效協調機制,出了事知道找誰幫助解決問題。
第二,企業自身要負相關責任。我建議分兩頭,一頭是以往咱們確實對數據保護不夠重視,企業自身有缺漏,過去的帳想辦法清掉。另外,后面如果再有新的帳,要下狠手,辦一批大案要案。有些企業領導如果數據保護不得力,應該把他擼掉,要快狠準、要有效,不能好像大家都在干,但總干得不疼不癢的。
蒲戈光:剛才提到兩個問題,一個是個人信息保護,另外一個是企業信息泄露的安全防護。剛才安信證券的李總監側重了個人信息保護。
我覺得兩個問題不太一樣,個人信息保護,工信部、網信辦今年都是針對APP的,APP里有過量采集的個人信息,這是個采集的渠道,為什么有這種情況?因為之前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的要求什么該采、什么不該采,有一個條款說只要用戶允許就可以了,但是用戶是個弱勢群體,域名購買,用這些APP就相當于被動接受了霸王條款。另外,九龍治水是個真實情況,各個部門比較重視、都在管,但是目前沒有統一管的渠道,也沒有明確的文。
如果說下重手,前一段時間能夠看到開展爬蟲整頓風暴行動后,對涉及爬蟲的公司影響比較大,征信和爬蟲的企業立馬業務就停止了。這說明是有辦法能做一些管理的,只不過現在從法律法規和監管的渠道、管理渠道還沒有定下明確的文。這是個人信息采集渠道,采完以后的保護主要在企業這邊。現在是智能化時代,數據必須做交換才有價值,在交換或者使用過程中有很多泄露的渠道和點,這里面如果企業自身對它的數據沒有做好梳理,或者對他數據交換的邊界沒有摸清的話,采取的很多安全手段也很難起到原來預期的效果。
像我們傳統的網絡安全一樣,不摸清家底,再多防火墻都有不知道的主機暴露在公網上。所以第一步是先把數據清理或者數據摸清,針對邊界做鞏固的手段,前面的白皮書提到脫敏或者加密等手段。從多種手段一步步先把數據資產摸清之后,逐步針對邊界做些管控,對企業來說至少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技術上的手段。從管理上像剛才提到的,從監管的要求明確責任,立好法規以后企業自身就會重視,將這些措施落實地位。
胡紹勇:我覺得國家對數字資產不夠重視,沒有把數據資產跟個人有實驗的資產同等重要,在立法上沒有跟進。
要解決的話有三個渠道:
第一,行業定標準,哪些資產不能去碰。
第二,需要有中間檢測機構專門檢測這些APP。現在很多APP很流氓,如果不給權限的話它就不讓我安裝,這個就沒有其他選擇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