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年底,山西省計劃建成5G基站1.5萬座
5G是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在相關政策的帶動和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省5G發展不斷加快,5G基站開通比例位列全國第一方陣。專家表示,5G賦能工業更將深刻地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搶抓5G融合應用先機,山西已經在智慧礦山、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方面積極探索,邁出矯健步伐。
5G下井研發催生出新千億級藍海
如今,在新元煤礦,依托5G網絡高速率、大連接、低時延的三大特性,井下500多米深處的操作變成了地上遠程控制。以前巡檢工人每天要走5—8公里,而現在這些“井下哨兵”正逐漸被機器人替代。
新元煤礦通過井下5G專用網絡實現了煤礦生產的少人化、自動化、可視化,開全國智能礦山之先河。新華社記者趙陽深入新元煤礦井下采訪,進行5G直播連線時,最大的感受是直播信號非常好,直播視頻傳輸非常流暢。
實現煤礦智能化,網絡通信就是基礎。新元公司5G+智能化礦井建設辦公室主任冀杰表示,5G網絡的高帶寬和大上行的特點,可以將井下大量的高清視頻傳輸到地面的集控中心,通過視頻識別及AI分析,可以實現對井下隱患及設備故障的自動識別分析。
山西移動計劃部5G聯創實驗室總經理王維東表示,要實現智能礦山建設目標,面臨三大“卡脖子”難題:首先是帶寬不足,目前井下4G和WiFi網絡帶寬嚴重不足;其次,在井下綜采面工作,光纖易折斷;第三,井下通信需要在不同的基站連續切換,而WiFi基站間進行切換是不連續的。而5G憑借三大特性,恰恰能同時解決這三大難題。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我省就提出建設5G智能礦井。除新元煤礦之外,山西焦煤霍州煤電的龐龐塔礦也在進行5G井下網絡的建設。此外,我省還有11座煤礦正在開展5G的智能建設。煤機企業通過煤機的5G+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實現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在煤礦領域的應用。這些項目的建設,可謂為全國煤礦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山西模式和山西樣板。
“山西有近千座煤礦,全國達數千座,如果一座煤礦一個綜采面要實現5G下井的話,設備成本大概需要千萬元以上,所以全國市場空間非常大。”王維東表示,云服務器租用,井下5G專網研發過程中,我們實際開拓了一片通信設備的新藍海,市場規模超千億。
山西的5G新基建摁下加速鍵
到2020年年底,我省計劃建成5G基站1.5萬座。截至9月底,全省5G建設累計完成投資40億元,累計開通5G基站14220座,完成全年目標的94.8%。三大運營商均已實現5G在全省設區市中心城區基本覆蓋,正在向縣域延伸。全省5G基站建設開通率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我省之所以如此重視、加快進度開展5G基站建設,省工信廳信息化處處長袁曉懿表示,5G的產業鏈條相對較長,通過5G基站建設,可以拉動材料、芯片、設備等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全省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技術水平、創新能力的提升。
然而,當前5G基站建設也面臨一些掣肘問題。王維東表示,云主機,首先,5G基站的密度要比4G大得多,所以選址任務較重,在建設過程中協調難度也比較大;其次,5G基站的耗電量是4G基站的數倍,運行成本較高。
“事實上,我省于去年出臺了《關于加快5G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若干措施》,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袁曉懿表示,在5G選址方面,文件提出每年3月,各市要對公共資源進行一個清單化的公布,其中包括一些機關事業單位,其工作綠地、道路、塔桿、燈桿等方面資源的公開,這有助于基礎電信企業利用這些公共資源降低5G網絡的建設成本;在耗電成本方面,電信運營商的5G基站可以全電量參與市場交易,同時對于超過目標電價0.35元/千瓦時的電價給予補貼;在行業應用方面,積極鼓勵5G在各行業的應用,利用省級技改資金給予30%的支持等,山西在5G建設和應用方面均出臺了不少扶持措施。
5G賦能各行各業并向縱深推進
5G浪潮襲來,山西在5G基建上領跑全國,在產業應用上同樣是蹄疾步穩,跑出了5G應用的山西速度。在新基建摁下加速鍵之后,5G正賦能我省各行各業,并向縱深推進。
如果說未來城市都擁有一個智能的大腦,那么交通就是這個智能大腦的神經中樞。通過5G網絡把人、車、路、云四個基礎要素聯系在一起,所有的路況數據傳輸到云端,再從云端把信息反饋給每個交通參與者,就可以幫助我們迅速地避開擁堵路段,選擇最佳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