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隨著R16標準的凍結、5G SA網絡的規模部署、運營商的持續發力,以及跨行業的開放合作,5G行業專網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到2020年底,全球100多家公司將開始測試5G專網部署,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用于5G專網部署的支出會急劇上升,每年可能總計達數百億美元。GSMA移動智庫發布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企業級應用將占整個蜂窩連接的54%,2023年至2025年企業專網部署預計將達25%~40%。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2021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表示,2021年要有序開展工業5G專網試點,并適時發布部分頻段5G毫米波頻率規劃。
先行者如何“吃螃蟹”?
市場研究公司Omdia的《5G世界中的全球專用網絡頻譜政策》報告表明,歐洲和日本的最新發展突顯了部署專用本地網絡的迅速加快,并表明其他國家可能也會采取類似的步驟。預計尤其是在整個歐洲,將會出現向專用網絡應用分配頻譜的增長趨勢。
現階段來看,德國和日本在頻譜規范和發放、牌照申領程序,以及實施上都已經走在了前列。不同國家對5G專網的覆蓋范圍有不同的界定。
德國是行業中第一個將大量關鍵的5G頻譜授予垂直領域企業用于專網或本地化使用的顛覆者。2019年10月,德國監管機構BNetzA啟動了本地使用頻譜的分配申請程序,并更新了《頻率收費條例》,其中概述了3.7GHz~3.8GHz頻段的本地使用費用。到2020年10月,BNetzA已向82名申請者授予了私有頻譜牌照。這一趨勢也得到了美國監管機構的響應,美國已經批準了在3.5GHz頻段進行專網頻譜分配。
據了解,日本總務省電信局為5G專網規劃了4600MHz~4800MHz及28.2GHz~29.1GHz兩個頻段資源。2020年2月18日,日本總務省關東電信局為富士通公司發放了日本首個5G私人廣播電臺臨時許可證,授權其使用28.2GHz~28.3GHz頻段建設區域5G專網。2020年3月27日,日本富士通宣布其自建的5G專網正式商用。
除德國和日本以外,其他國家也在加緊部署。如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在2020年拍賣了CBRS3.5GHz頻譜,CBRS為企業部署4G和5G專網提供了新的機遇。英國Ofcom于 2019年發布了有關將支持其本地頻譜訪問和頻譜共享政策的法定文書草案的咨詢,監管機構將把3.8GHz~4.2GHz頻段專用于本地部署,要求運營商將未使用的許可頻譜移交給企業,較低的26GHz頻段也將保留給私有和共享訪問。此外,在美洲地區,除了美國和巴西以外,私有頻譜的使用目前還不普遍。亞洲和大洋洲地區的此類網絡仍處于起步階段,因為缺乏專用頻譜來支持專用蜂窩網絡,而且這種情況短期內不太可能改變。
目前,我國5G專網建設正持續發力,專網體量增長確定性較大。2021年1月15日,全國第一張5G政務專網在深圳市坪山區正式運行,這也是全國第一個實現B端和C端應用融合的5G專網。此次整個5G專網項目從啟動到應用調測成功歷時3個月,比原有的接入速率提升了3到5倍。早前,廣東省工信廳發的《關于應對疫情影響進一步促進信息服務和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建設10個以上5G專網、申請1.4GHz等相關頻段在多個重點領域探索5G專網試點應用、5G專網設研發支持等內容,為國內5G專網建設提出另一種思路。
挑戰有哪些?
近日,徐工信息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通信產業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企業來講,5G專網要滿足垂直行業用戶多元化業務場景對于網絡性能的要求,不僅要實現安全可控,也要保障管理運維自主可控,5G專網能力豐富且具有差異化定制能力。這些訴求顯然是大部分企業對于5G專網的要求。
工業富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單從企業側而言,美國服務器,訴求主要體現在政策層面的扶持補貼、5G頻譜劃分問題等方面。
大唐移動行業信息化事業部總經理楊波認為,5G專網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將業務融合到5G專網中,只有真正地將客戶業務系統在5G專網平臺上運轉起來發揮作用,5G專網建設才能算是真正成功。
此外,從企業層面來講,部署5G專網還存在不小的挑戰。徐工信息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是,目前國內尚無獨立分配給企業的頻譜資源;二是,網絡建設及運維成本較高;三是,企業缺乏相關的通信專業技術人員;四是,5G產業鏈尚不成熟,工業終端及模組穩定性、價格都是阻擋企業大規模建設5G專網的瓶頸。
同時,工業富聯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層面挑戰主要有三點,第一,5G生態相對尚不成熟,所需硬件成本較高,如硬件設備5G模組、小基站等;第二,跳出新技術落地探索層面,需進一步考慮企業部署5G專網,企業經營的成本收益問題;第三,對于工業領域來說,高速高精機床加工環節,對于通信控制時延有近乎苛刻的要求,5G尚不能滿足,而通過傳統的工業總線技術,以有線的方式即可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