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以往不同,受疫情影響,今年絕大多數的異鄉人選擇“就地過年”,云上互動、娛樂、購物等“云上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主流。可以預見,移動數據流量消費保持較快增長。據工信部發布的最新數據,2021年春節假期(2月11日—2月17日),我國的移動互聯網流量達到357.3萬TB(1TB=1024GB),與2020年春節7天相比增長23.4%;其中,除夕和初一兩天的移動數據流量同比分別增長28.7%和26.1% 。
信息通信網絡進入千家萬戶
感同身受,今年春節拜年、娛樂方式及消費模式繼續向線上轉移,宅在家無非就是刷抖音、追劇。從抖音數據看出,從2月 4日至15日,拜年短視頻數量同比增長11倍;優酷平臺數據顯示,1月28日到2月16日,超過23億人次上網刷劇觀影,同比增長20%。
此外,“云端過節”、數字紅包、網購年貨等更是成為新潮流。紙質的紅包越來越少,數字紅包滿天飛。支付寶平臺數據顯示,線上派紅包增長270%,有2.6億人次參與線上“寫福送福”活動。
無獨有偶,全國移動電話計費時長也增加了共計548.4億分鐘,香港服務器,同比增長5.6%,這或是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提供的時長。全國移動短信發送量達 212億條,各類公益短信占比提高。
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足不出戶的購物與拜年成為時尚,這不僅降低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率,也不會因距離增加而影響彼此間的情感 。
為什么今年的流量大幅增加。行業專家稱,首先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宅家”新生活模式等影響,移動互聯網應用需求激增,線上消費異常活躍,短視頻、直播等大流量應用場景拉動移動互聯網流量迅猛增長;疫情的爆發,刺激了教育、醫療、工業制造、物流等遠程協同化分布法和非接觸化的需求等。“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讓大眾更加親近網絡,同時也加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其次,我國信息通信網絡的發展良好,也是促使今年互聯網流量激增的原因之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百兆寬帶已近九成,加快向千兆寬帶接入升級。其中,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4.84億戶,美國服務器,全年凈增3427萬戶。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4.35億戶,全年凈增5074萬戶,占固定寬帶用戶總數的89.9%,占比較上年末提高4.5個百分點;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戶數達640萬戶,比上年末凈增553萬戶。我國行政村通光纖和通4G比例均超過98%,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9%,實現了全球領先的農村網絡覆蓋。此外,我國已連續實施六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工程。支持全國27個省(區、市)13萬個行政村開展寬帶網絡建設和升級改造,其中包括4.3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力補足農村寬帶短板,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不僅如此,在工信部等相關政府的推動下,全國已經實現了“無漫游”“流量不清零”“提速降費”等利好。
最后,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建成并開通超70萬座5G基站,相信很多用戶已經享受到5G帶來的快捷與方便。“未來隨著5G時代的真正到來,或許明年的流量將再創新高。”專家感嘆到。
政府+運營商合力保網絡
大流量的爆發,也為信息通信行業的提供者帶來了挑戰。經了解,基礎電信企業認真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春節期間通信保障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全力做好廣大群眾“就地過年”和疫情防控服務保障,確保通信網絡運行安全穩定、優質高效,滿足廣大用戶春節期間數字消費需求。
首先,提供就地過年和疫情防控服務保障。基礎電信企業為“就地過年”客戶免費提供流量禮包活動,贈送10-20GB不等的流量;為外地務工人員提供便民優惠活動,中國聯通提供跨域融合套餐服務,中國移動推廣千兆寬帶、智能組網、家庭安防、語音遙控等融合業務,滿足春節高清視頻、智慧家庭等需求;保證春節期間實體營業渠道需求、裝維渠道服務的及時響應。各基礎電信企業加強防疫重點區域網絡安全保障工作,確保防疫醫院、衛健部門等移動基站和專線網絡的暢通和質量可靠;中國電信針對出行防疫、消費掃碼激增等需求,著力提升掃碼類移動業務的使用感知。
其次,多措并舉保證網絡安全、暢通、優質。春節7天假期間,全國通信網絡安全暢通、運行平穩,實現無重大網絡故障、無重大安全事件、無重要客戶投訴的保障目標。基礎電信企業制定針對性網絡安全保障策略,節前全面開展隱患排查、巡檢擴容。中國移動推進智能化網絡保障手段,包括保障人員在線管理、異常事件線上協同、網絡云智能容災、智能化機房巡檢、AI智能語音投訴分析等,有效提升保障效率;中國聯通制定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的防擁塞、防攻擊預案;中國電信投入保障人員達11萬人次。通信網絡的安全運行,為各商家開展線上年貨節等消費活動提供有力保障,滿足用戶線上拜年、云聚會、春節視頻分享、春晚紅包互動等通信需求,為繁榮節日消費市場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