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消息是一個估值達百億甚至千億級別的產業生態。未來,5G消息運營商將可能扮演更開放的角色,可能需要廠商更多進行商業模式的結合,去更多推動5G消息在行業落地。
在通信產業鏈探索5G商業模式的路上,5G消息一直被視為值得突破的一環。尤其在2020年以來,國內三大運營商聯合發布《5G消息白皮書》;2021年初,由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進行的5G消息平臺(RCS)集中采購最終落地,5G消息生態發展的土壤已經日漸豐盈。
近日舉行的MWC21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海)期間,中興通訊還發布5G消息公有云解決方案,意在吸引全球運營商參與試用。
不過,RCS本身其實已經存在了近十年。目前提到的5G消息,更多是基于新一代5G網絡作為核心網的背景下,疊加產業互聯網發展走上風口,讓產業鏈看到了邏輯上更加成熟的發力點。
遠景來看,基于5G消息的摸索,未來運營商或許有望改變4G時代其商業模式被互聯網公司主導的OTT模式(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于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視頻及數據服務業務)所沖擊的局面;產業互聯網的興起,也將讓B端行業領域對更豐富交互方式帶來的商業機會有所期待。
也因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在5G消息方面,罕見地看到國內三大運營商以共同合作的方式,推進業務的沉淀。
當然,客觀來看,目前5G消息還處在業務發展和模式探索期,導致產業間尚存在意見分歧。多名MWC參會業內人士指出,在5G消息推進落地過程中,目前同樣重要的是,要盡快理順產業鏈上的利益關系、需要更多支持5G消息的終端等方面的完善。
5G消息能夠走多快、走多遠,本質上需要產業鏈生態之間探索出更好的協同方式。
5G消息加速度
在2020年末,5G消息領域一個備受關注的消息曾經引發產業界的一些情緒波動。
由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聯合建設的RCS平臺招投標連續兩次流標,原本計劃在2021年1月1日開始商用的步伐因此被延遲。
好在,2021年1月末,此次招投標完成,由中興和華為分別瓜分份額。被一些觀點視為“讓產業吃了定心丸”。
這背后可能有產業角色和行業預期的共同原因。5G消息產業可以大致分為運營商、IMS網絡供應商、MaaP平臺商、終端設備商四個角色。此次招標的就是位于運營商下游的IMS網絡供應商。
IDC中國高級研究經理崔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相對來說,設備制造商才具備相應主導能力,因為5G消息不僅依靠的是軟件,還需要硬件支持,與線網、核心網等現有設備進行配合。
而國內在這一領域目前的頭部只有中興和華為,但國內的招投標傳統會需要至少3家廠商參與,因此最終是通過邀標的方式完成了此次過程。
“今年招標還是以整體架構為主,架構成熟后,將進入軟件或者硬件層面,屆時其他供應商的進入數量和程度會更大一些。”他進一步解釋道。
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實際上還是會有一些其他合適的偏小公司可以參與,但在行業發展模式不是十分明朗的背景下,并沒有積極參與進來。
不過自此開始,三大運營商的確是可以正式開啟對5G消息平臺的建設,對這一新事物的進一步探索有望加速度。
首創證券指出,目前中國移動建設速度較快,網絡側功能基本具備商用條件;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進展相對滯后,但在供應商幫助下,也將很快具備商用條件。
在MWC期間舉行的5G消息高峰論壇上,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王翔則總結道,三大運營商聯合中興通訊等網絡設備合作伙伴積極推進5G消息平臺建設,目前網絡均已具備大規模商用條件;截至目前,主流手機廠商已發布超過60款終端支持5G消息;在應用生態構建方面,中興通訊支撐三大運營商開展行業研究、舉辦大賽和商業試點,已經孵化覆蓋政府、金融等九大行業超過300個應用。
根據崔凱的分析,雖然早年間也有RCS,但此前是基于3G-4G網絡,在傳統CT架構之上,行業間進行的新興應用探索并不算多。
“3G、4G時代更多是面向C端用戶服務,內容以數據流量語音為主。如今,通信行業已經從2G-4G時代以2C為主的商業模式,directadmin授權,逐步向5G時代2C+2B的模式轉變。尤其是在產業互聯網蓬勃發展的背景下,5G消息可以是一個支撐。”他指出。
此外是5G網絡的獨特性。崔凱表示,directadmin授權,因為5G是云原生架構,會帶來更高靈活性。因此可以做到讓硬件和軟件、流量和控制管理是分離解耦狀態,“這就讓更多消息和服務,不用捆綁在原來技術架構和體系上,讓5G消息基于目前的時代和技術背景下,有了新的發展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