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發布創新和知識產權白皮書2020,備受關注的5G手機專利費率首次公開。不過目前華為僅公布許可費的上限2.5美元,沒有公布具體的費率。
在美國重重打壓之下,華為擁有自己的“諾亞方舟”,其中,知識產權一直是華為創新的基礎,為方舟提供動力。
3月16日,華為發布了創新和知識產權白皮書2020,白皮書指出,持續的創新投入使得華為成為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2020年底,華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萬余組(超10萬件),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介紹道:“華為每年將收入的10%-15%投入到研究開發,過去十年累計研發投入約900億美元。目前已經與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主要ICT廠家,簽署了100份以上的專利交叉許可。”
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丁建新透露,華為預計2019~2021三年的知識產權收入在12~13億美金之間,并公布了華為對5G多模手機的收費標準:華為對遵循5G標準的單臺手機專利許可費上限為2.5美元,并提供適用于手機售價的合理百分比費率。
據介紹,華為早在1995年就開始申請第一件中國專利,1999年申請第一件美國專利。2008年首次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PCT專利申請排名第一。2019年,華為在歐洲專利授權數量排名第二位,在美國排名第十位。華為同時也是累計獲得中國授權專利最多的公司。
此次論壇在華為園區的戶外花園中舉行,面向全球媒體發布,開放的意味十足,同時華為也在繼續向國際展示知識產權實力、傳遞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并進一步擴大聲量。宋柳平也在演講中談道,美國政府的持續打壓,讓華為站在了聚光燈下,華為仍將繼續加大與社會的開放溝通,同時希望通過2020版白皮書,展示華為公司30年來技術創新發展的歷程。
華為開始收取5G專利費
專利其實根本上是法律,或者說是法律的一種變身,專利費用收取、專利交叉授權、乃至專利戰,在商場上都很常見。而美國在專利方面的規則尤為成熟,這和他們鼓勵創新、以及強有力的法律體系相關。如今,國內企業也開始向全球收取高科技專利費,也是技術實力和標準話語權的體現。
就華為而言,其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5G專利,國際知名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發布2020年5G專利報告顯示,華為以3147件排名第一,三星以2795件排名第二,中興通訊以2561件排名第三,第四到第十分別是LG、諾基亞、愛立信、高通、英特爾、夏普、NTT Docomo。而華為開始收取5G專利費,也反映華為在5G競爭上有一搏的空間。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最受關注的是5G手機專利費率的公開,目前華為僅公布了許可費的上限2.5美元,沒有公布具體的費率,并表示需要根據對象公司的情況一一商談。
丁建新在接受采訪時談道:“在定價的時候,主要考慮到兩方面因素,一是收入,許可的費用是否能收回研發的投資。第二方面還需要考慮成本,即行業實施的成本,不能定非常高的費率,否則會給實施增加難度,所以我們會做平衡。”
對于費率區間問題,宋柳平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等記者表示,華為遵循FRAND原則,費率一般是按經銷價的百分比去計算,需要考慮研發成本投入、標準中的占比等綜合因素,“對于每個公司之間的相互許可的問題,還是要雙邊談判,交叉許可等,會比較復雜。各個公司之間會有個統一標準,每個公司之間按照雙方交叉許可的討論后得出結果,這也是業界通行的做法。”
從華為整體專利來看,根據智慧芽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供的數據,華為及其子公司申請了超過22萬件專利。其中,2012年以來每年申請專利數都超過1萬。其中,發明占比高,達93.68%,說明華為的產品技術含量高;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申請的PCT占比高,占21.35%,說明華為通過專利的全球化布局來支持其全球化商業戰略;國際申請占比高,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日本、印度,中國申請量僅占整體申請量的39.95%;2019年華為在美國的申請量明顯提升,從2534件左右到3338件,增長了29.68%。
同時,從智慧芽數據分析看到,專利領域圖中,華為所有的技術集中在網絡設備和終端設備,并具有很多通信技術,電子設備也是較大申請的一塊。通過華為最近5000件公開專利的技術旭日圖中可以發現,華為在通信網絡方面專利比重加大,說明其在5G方面的專利投入加大,而且更加重視關于“車輛網”的布局。
知識產權將成華為新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