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庫配備自主研發的自動化存儲裝備及AGV機器人,通過中國電信5G邊緣計算全自動調度系統運維。
大屏幕上,移動機器人和智能機械臂悄無聲息地在庫房內移動,并根據手機上的指令,將最新運到的生物樣本存放進零下196攝氏度的深低溫冷柜內……從傳遞窗口樣本,到從蜂巢式獨立單元存儲箱內提取出冷凍細胞,每一個動作都準確無誤。
在日前舉行的第八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上,上海原能細胞科技集團展示的國內首個臨床級無人值守全自動5G“細胞銀行”創新融合成果,吸引了眾多觀展者駐足停留。這一成果由中國電信上海公司5G技術提供支持。
5G“細胞銀行”是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充分運用5G、云網融合、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優勢,與原能細胞聯手打造的標桿項目。中國電信上海公司浦東局相關負責人路穎告訴記者,依托領先的5G SA網絡架構,上海電信為原能細胞整個庫區“度身定制”了支持大通量數據傳輸的5G MEC專網,虛擬主機,實現不同自動化設備和無人值守庫房內各類機器人和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協作作業;考慮到“細胞銀行”的服務已擴展到全國多地,還專門搭建遠程運維平臺,方便分散在各地的異地庫自動化設備管理,解決了異地庫遠程運維的管理“痛點”。現在,依托遠程運維平臺,異地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遠程觀察到存放在上海“細胞銀行”里的生物樣本存儲狀況。
5G“細胞銀行”項目之所以備受矚目,是因為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進步,臨床治療診斷對生物樣本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對存儲的數量和質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傳統的生物樣本存儲模式,不但存儲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不高,且操作標準不一,存在樣本保存不當、丟失出錯、無法信息化管理、人工低效等問題。”原能細胞副總裁兼市場總監韋嘉告訴記者,“新一代生物樣本庫采用領先的自動化、智能化存儲設備,像我們的‘細胞銀行’,實現了對樣本的全流程深低溫保護、無氧存儲、存取各環節數據記錄完整可追溯。尤其是在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的協助下,融入了領先的5G-IoT技術,directadmin安裝,鏈接庫內各類設備,實現數據互通,保障樣本庫數據安全、人員安全,讓樣本管理更智能。”
目前,上海電信已經把5G-IoT技術運用到很多行業,像“細胞銀行”這類安全要求超高的項目,重點是如何實現海量樣本數據的實時記錄、如何實現數據的可追溯。最重要的是,一旦關鍵設備出現故障,生物樣本的損失無法挽回,類似的風險如何預判?路穎透露,5G“細胞銀行”項目內部不但搭建了全球領先的5G MEC專網,還配置5G邊緣計算全自動調度系統、IoT物聯網遠程管理、AR(增強現實)遠程運維、視覺檢測、數字孿生等技術。尤其是5G+數字孿生技術,真正實現了數字化與智能化。5G網絡下,細胞庫內裝備、環境系統過去和目前的狀態與流程等大量信息經過低時延傳輸,映射為實時動態的虛擬模型,配合上海電信5G+MEC邊緣計算節點的高速運算能力,從而智能模擬出細胞庫的運行情況,實時監測、診斷其健康狀態,使得預測性維護成為可能。
路穎告訴記者,目前通過輸出技術、產品、資金,原能細胞和中國電信正以合作共建方式,聯合地方政府、企業和三甲醫院,建設區域細胞庫和細胞制備中心,從而將一座“細胞銀行”變成一張觸角遍及全國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