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我國的目標已經從陪跑者變成領跑者,這將極大地推動我國通信行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而5G加持下的新基建正推動智慧城市行業發展建設。
5G助力智慧城市發展
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5G成為最重要的技術背景,其低時延、大帶寬、廣連接的技術優勢,可以提升城市感知的靈活度、彈性和精細程度。
目前,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的目標。
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基礎,打造[數據]為核心的數字化產業體系。
未來,在基于“十四五”規劃的政策背景下,我國智慧城市必將走上蓬勃發展之路。
5G網絡的部署可以充分滿足各應用場景對于移動網絡低時延、高速率、海量連接的要求,為城市建設和治理提供了基礎的保障。
隨著5G網絡建設進程加快,智慧燈桿憑借其在覆蓋率方面的強大優勢,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從而助力城鎮智能化升級、數字化運營等,并進一步推進國內智慧城市建設向更高層次躍進。
數字化轉型驅動新一輪智慧城市構建
在本輪智慧城市構建中,數字化轉型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驅動,技術賦能結合機制創新也是本輪建設階段的最大特點。
數字技術給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模式。
各個城市以數字化轉型的方式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變革,生產要素和資源要素配置被重新定義,加速邁向城市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在長沙,亞洲服務器租用,華為打造的湖南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云創新中心,助推長沙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集聚高地;
在成都,[蓉城智能體]這一面向全場景智慧的城市綜合智能體,將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落地;
在福州,共建[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戰略合作協議下,華為將發揮技術優勢和產業鏈平臺優勢,帶動福建區域及上下游產業集聚發展。
新基建是當前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物質載體之一。它將城市的智慧化從服務層落到物質層,是城市空間層面重要的載體系統。
到2023年,形成一批智慧社區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全方位數字化社區生活新服務,將城市服務下沉到街區層面,提升城市服務的人性化和精細程度,實現“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
北京[營商環境優化]、上海[一網通辦]、深圳[秒報秒批一體化]、江蘇[不見面審批]、浙江[政府數字化轉型]、福建[數字福建]、廣東[數字政府改革]等創新經驗,已經成為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典型標桿。
新基建持續布局5G規模
從2012年到2020年上半年,國家相關管理部門與全國各省市行政機關分別累計發布了21項和32項與智慧城市建設相關的政策性文件。
2020年下半年,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開展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建設,明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目標。
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開通建設99.3萬個5G基站,全國5G應用創新案例超過1萬個,美國服務器租用,覆蓋了鋼鐵、電力、礦山等22個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有關領域。
目前,我國5G基站總數規模已接近100萬,高效的5G基站等新基建建設節奏帶動著5G應用的滲透和普及。
5G+工業互聯網、5G+智能交通、5G+智慧醫療等一系列新應用、新業態、新模式依托當下完善的5G基建正不斷賦能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根據賽迪智庫預測,5G將會在2025年、2030年分別帶動約4843.3萬億元、4846.3萬億元的直接產出,十年間的年復合增長率約29%。
城市治理能力將大幅提升
隨著5G網絡和其他下一代設備的推廣,社會將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增強和虛擬現實等領域擁有以數據為中心的應用,并將進一步促進數據供求,使世界成為一個真正的數字社會。
智慧城市在經歷了以應用驅動的概念導入階段、以技術驅動的試點探索階段,以數據推進的統籌推進階段,已經進入數字化轉型的4.0階段。
數字化轉型階段的特點是技術賦能結合機制創新,用數字化轉型的方式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變革,最終達到城市化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城市感知的靈活度+城市服務的精細度
很多以前需要開挖路面、繁復布線的攝像頭、智慧表計,現在可以通過5G專網實現安全的無線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