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自動內容交付網絡的數字簽名惡意軟件威脅呈上升趨勢,可否提供一些最佳做法來輔佐我們掩護CDN?
Kevin Beaver:進攻者操作內容交付網絡(CDN)就像操作泄露用戶賬戶的權限,這兩者沒有太大的差異。假如用戶通過身份驗證(可能代碼得到簽名),無論他或她做什么(可能無論代碼在CDN的文件中代表什么)都是正當的,,因為它有暗碼—最低安詳尺度。
然而,我們已經成長到了這樣的境地,即自簽名證書都不會被質疑;只要陳設了某種證書機制,毗連和文件都被認為是安詳的。這是超額事情的員工(包羅IT和安詳人員)以及我們對立刻滿意的需求的副浸染:我們此刻需要它,我們就可以辦理今后的任何效果。
最后,這歸結為信任問題—但也逾越了信任。我并不確定是否有比傳統要領更好的要領來掩護CDN,這些傳統要領包羅:惡意軟件掃描、內容過濾以及雷同的威脅情報來檢測和/或阻止問題流量。有趣的是,我測試了幾個CDN情況的安詳性,在可預見的環境下,每個情況都有幾個嚴重的安詳裂痕(環繞輸入驗證和用戶會話打點),這些裂痕大概進一步導致差異范例的系統濫用。
為了確保來自CDN的文件的安詳性,我們需要多層節制組(包羅上述列出的那些),以在檢測到惡意流量時闡明和阻止這些流量。這種事情承擔落在最終用戶肩上(即對他們正在做的工作做出正確的抉擇),而且需要企業IT或安詳團隊陳設終端安詳節制。因此,每個企業都可以靠本身有效地確保這些節制的陳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