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了四筆,銀行卡被凍結了三次,最后一次選擇了支付寶,結果也因為被系統判定交易異常,支付寶又被凍結。”
買了卻不敢賣、獲利卻難以變成現實財富,在比特幣價格屢創歷史新高之時,類似的遭遇如陰云一般,籠罩在每一位炒幣玩家頭上。
自誕生以來,盡管價格時常巨幅波動,但比特幣已成為知名的另類資產被越來越多人熟知并交易,價格節節攀升。硬幣的另一面,比特幣的半匿名性,成為某些犯罪分子隱藏身份、轉移資金、逃避外匯管制的溫床。尤其在2017年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斬斷以法幣購買比特幣等數字資產途徑以來,多種1:1錨定美元的穩定幣如USDT、USDC,成為幣圈基礎工具,為以上行為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無風險的通道。
2020年以來,隨著公安部、央行等多部門聯手打擊治理跨境賭博資金鏈行動,借助比特幣、穩定幣等虛擬資產進行洗錢和資金轉移的行為,被監管更加密切的關注。一旦在某些非法資金的傳播鏈條中有所涉及,例如在有涉案嫌疑OTC商家處賣出虛擬幣,或被銀行判定為異常交易后,即會觸發銀行卡凍結,時間從三天到兩年不等。更有甚者,會被公安部門指令要求配合調查,解釋資金來龍去脈。
凍卡潮席卷之下,盡管年底幣價節節攀升,但圈內卻風聲鶴唳,OTC商家人人自危。一位資深玩家對騰訊新聞《潛望》訴苦稱,自己從3月份比特幣價格低點開始大膽買入,隨后又押中一些DeFi概念資產,今年賺了一千多萬,但身邊朋友普遍被凍卡的經歷,讓他不敢輕易嘗試變現,只好換成穩定幣在交易所放著。
“前幾年幣圈人沒有這么雜,所以KYC比較好做,但是這兩年魚龍混雜,有一些詐騙、涉賭甚至涉毒的資金,通過各種偽裝想利用虛擬幣洗出去,稍有不慎就會中招。”一位專做虛擬資產場外交易的OTC商家對騰訊新聞《潛望》描述,盡管這部分資金占很小很小的比例,但一旦涉及,整個資金傳播鏈條的上下游都會被牽連,導致凍卡甚至更嚴重的后果。
騰訊新聞《潛望》從接近監管人士處獲悉,央行與外匯局對前述風險早已有完善的監管辦法,也有專門的司局直接負責,“例如類穩定幣Libra發布白皮書的當天,我們就請他們就其中風險來進行了解釋。”在反洗錢和打擊跨境賭博資金流動監管力度日益加碼的趨勢下,未來對幣圈的灰色行為打擊力度只會更嚴。
這也意味著,凍卡潮可能僅僅只是開始。“合規是未來的唯一出路。”一家頭部交易所聯合創始人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交易所需要在源頭做好把關,對OTC商戶準入資質進行更嚴格的審核。
穩定幣成洗錢絕佳載體
自2009年誕生以來,比特幣因其數量有限、去中心化、半匿名性等特點在近幾年迅速風靡全球,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
但這些特征,也導致比特幣被少數犯罪分子用以各類灰色地帶。而通過比特幣來繞過央行外匯管制,將資本轉移出境,亦成為其用途之一。
一個極端案例是,在2015年A股股市異常波動期間,通過高頻交易獲利20多億元的貿易公司伊世頓,謀求通過比特幣來轉移巨量資金。
騰訊新聞《潛望》獲悉,伊世頓彼時找到了比特幣中國這一交易平臺,但比特幣中國相關人士透露,伊世頓沒有通過相應的實名制驗證,且交易數額巨大,這一行為引起平臺的警覺,從而拒絕了伊世頓交易請求。
但比特幣價格波動幅度較大、交易速度緩慢等缺點,不能為洗錢行為提供足夠的安全墊。隨著虛擬資產市場發展,讓法幣和虛擬資產連接起來的穩定幣,因為在波動劇烈的虛擬資產市場提供保值屬性,在成為幣圈的基礎貨幣之外,也被犯罪分子看上,成為更高效率、更加安全的洗錢載體。
其中,USDT(中文名為“泰達幣”)為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穩定幣,當前總市值已超過 190 億美元。該穩定幣由Tether公司推出,1USDT等值1美元,用戶可以使用USDT與USD進行1:1兌換,同時Tether 公司聲稱遵守1:1的準備金保證,即每發行1個USDT代幣,其銀行賬戶就會有1美元的資金保障。
對于穩定幣帶來的風險,國內監管早有警覺。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多次表示,全球性穩定幣對公共政策和監管形成了諸多風險,比如法律確定性、治理、反洗錢、反恐融資、反大規模殺傷武器監管、支付系統安全、市場穩健、個人隱私與信息保護、消費者與投資者保護、繳稅合規等挑戰,并很有可能導致地下經濟通道完全打開,成為非法交易的工具。
國際反洗錢權威組織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報告也指出,穩定幣會導致虛擬資產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并造成較大的洗錢和恐怖分子融資風險。
“阿貓阿狗都進來了”
由虛擬資產特別是穩定幣引發的洗錢風險,正是讓整個幣圈陷入凍卡潮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