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排隊打長途電話、借助電話線上網,到如今的千兆寬帶、無所不在的聯接以及即將到來的5G網絡,每一次通信方式的轉型升級都伴隨著通信行業的技術創新。在這個若不奮斗就有被淘汰風險的年代,創新成為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石。
中國聯通作為中國唯一一家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同時上市的電信運營企業,在時代轉型的每個重要關頭,都走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比如中國聯通在青島試點推廣的AI云艙項目。
*AI云艙項目由山東聯通和華為攜手打造,主要是在“*聯通云艙1.0”基礎上引入AI技術,基于對IT機柜制冷需求、云艙內服務器布局、空調能效曲線,通過AI節能尋優算法,實現進一步的節能,獲得更優的PUE值。另外AI云艙通過引入華為智能微模塊實現傳統通信機房向DC化的建設升級,探索通信機房向智能化建設和智能化運維的演進之路。
目前AI云艙已經在聯通山東省青島分公司二樞紐機房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并且驗證了該項目的可行性:實際PUE優化了8%。該項目還獲得了行業的認可:獲得了數據中心行業“奧斯卡”大獎-2018年DCD亞太區“智能數據中心”大獎。更為重要的是該試點項目的成功不僅將為中國聯通帶來巨大的利益,也將增加數百萬人的聯接,推動經濟社會向萬物互聯的智能社會轉變。
——為什么要做AI云艙項目?——
“若無某種大膽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識的進展的。”這句話用來解釋中國聯通和華為為什么打造AI云艙項目再合適不過。
山東擁有1億多人口,是中國東部沿海的經濟引擎,但山東的許多地區仍有很大的潛力來改善網絡覆蓋范圍和質量。為了進一步擴大網絡覆蓋范圍,升級現有網絡,中國聯通開展試點項目,測試AI云艙項目作為山東省IT和CT設備混合部署的新設施解決方案。
AI云艙項目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隨著芯片組的集成度不斷提高,IT功率密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網絡機房出現散熱不均勻,熱點不足,氣流管理不良,能耗高等問題;二是機房在云化過程中,非標準尺寸的CT設備和標準尺寸的IT設備長期共存、靈活部署擴容的問題成為中國聯通面臨的首要挑戰,如果沒有整合的解決方案來部署新技術,那將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iCooling@AI技術解決散熱不均勻、能耗高的問題
華為創新的iCooling@AI技術:通過對工作負載和冷卻單元輸出的動態建模,使能冷卻能力與實際工作負荷保持一致,保障冷卻系統保持在最佳效率工作模式。
AI云艙項目實際運行效果也驗證了iCooling@AI技術的前瞻性:新架構中的氣流和熱管理組織良好,與傳統的網絡機房架構相比,即使在最炎熱和最潮濕的夏季,通過iCooling@AI技術,AI云艙項目PUE降低8%,打造了綠色節能的智能數據中心典范。同時匹配華為數據中心智能管理系統NetEco6000,對數據中心進行數字化營維、AI看診調優,進行生命周期管理,降低運維成本。
華為智能微模塊數據中心,快速部署,靈活擴容,云主機,使能傳統通信機房的升級換代:在AI云艙項目中,采用華為智能微模塊數據中心,云服務器租用,模塊化的部件和統一的標準接口實現AI云艙項目的快速部署和后期的靈活擴容。在目前階段,AI云艙項目設計用于承載功率密度范圍為每機架3kW至8kW的設備(當應用行內CRAC時,可擴展至超過10kW /機架),這將實現業務靈活擴容。
山東聯通省公司網發部高級項目經理田軍對此表示:“山東聯通作為中國聯通集團云艙理念的創新踐行者,通過與華為公司緊密合作,實現傳統通信機房的升級換代,有效解決了ICT的融合難題;更重要的在于,通過AI技術對IT機柜和空調的制冷需求進行模型構建,調節空調的制冷輸出快速響應溫度變化,避免熱點的出現,進而提升數據中心制冷效率,實現數據中心的綠色節能。未來聯通將繼續攜手華為探索數據中心智能化建設和運維的演進之路。”
*云艙:指基礎設施建設以滿足當前各專業對機房的需求為基本目標,全面考慮主設備、基礎設施的通用性和延續性,同時兼顧未來的需求發展方向,建設成本適中、綠色節能、智能可靠、易于推廣的標準化通信機房;是將氣流管理單元、智能溫控設備、智能管理系統統一融合的一體化機房基礎設施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