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是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簡稱。
LNG海上貿易是國際能源大宗貿易的一種類型:賣氣方把天然氣通過低溫低壓技術,轉變成負161.5攝氏度的液體狀態,由特殊船舶運輸,送至購氣方指定的沿海接收站碼頭。LNG運輸到碼頭的時候是液態,要變成氣態輸送至千家萬戶,這個過程需要氣化。所以接收站都設計了再氣化裝置,把LNG還原到氣體狀態進行存儲。
2003年,中國最早的LNG接收站項目試點在廣東:中海油參與投資了中國首個LNG接收站試點項目——廣東深圳大鵬LNG。
2003年,中海油、BP以及深圳燃氣聯合投資大鵬項目,將“海氣”通過深圳口岸引入中國。大鵬LNG項目對于優化珠三角地區的能源供給結構、改善地區環境污染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LNG接收站只能由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這三桶油發起投建,而2013年浙江破了個局,啟動了國內首個以民營企業為投資主體的進口LNG接收項目:
2013年3月7日,新奧集團投資的舟山液化天然氣(LNG)接收及加注站項目獲得了國家能源局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函。2015年2月4日獲得國家能源局核準。舟山液化天然氣項目工程總投資超過100億元人民幣,是浙江省“十三五”大型氣源項目。
LNG蘊含的巨大冷能
開頭提過,LNG有一個特點,就是溫度超低——從-161.5攝氏度的液體狀態還原至常溫氣體狀態的再氣化過程,會釋放出巨大的冷能。冷能可以用于空氣分離、低溫粉碎、冷凍倉庫、蓄冷裝置、滑冰場等場景。這是一種可以梯次利用的能源,不用則浪費。
日本是亞洲地區進口量最高的國家,冷能利用經驗非常豐富。大阪燃氣曾在公開場合說:LNG主要冷能利用(也稱“深冷技術”)可以分為“ 內用”和“外用”兩種:
內用——接收站碼頭內的冷能發電(這部分發電量幾乎占碼頭總用電量40%)、燃氣輪機進風口冷卻、蒸發氣的再液化等。
外用:可以成立專業的公司對二氧化碳排放做液化處理、空氣分離前的預冷等。
2020年,深圳大鵬LNG公司正式成為廣東省電力市場監督委員會新一屆委員。大鵬每年向廣東省約1000萬以上燃氣機組供氣。它本身一年1個億左右的用電量并不多,并不足以吸引胃口上十億上百億的售電代理公司們。
可它擁有的巨大冷能,卻吸引了中國首個、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華大基因落戶為鄰。
2016年9月22,位于深圳大鵬新區的華大基因庫正式運營,基因庫選址大鵬,除了考慮所在地山體建設原理和深圳的“國際生物谷”戰略規劃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期望通過對大鵬LNG的冷能利用節省電費。
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徐訊介紹,國家基因庫為樣本提供了四種選擇,分別是4℃冷庫、-20℃冷庫、-80℃冷庫和-200℃液氮儲存,儲存溫度越低,成本越高,不同的樣本選擇不同的“居住場所”。
如果把冷能直接輸送到國家基因庫用于冷卻樣品,每年能節約三分之二的電費。
大鵬LNG接收站是國內規模最大,運營水平最高的LNG倉儲接收站。距離2006年正式投產,接收站已經安全運營10多年了,即便每年9月份的臺風季如約而至,也沒能打破大鵬安全運營的防線。
但直到2019年底,接近大鵬的業內人士卻透露,華大基因確實有合作意向,不過這事到現在還沒有下文。根據中原工學院能源與環境學院2016年一份關于LNG冷能利用途徑的論文顯示,盡管安全運營能力極強,但深圳大鵬的冷能利用率為10%,而臨近的福建莆田LNG港的冷能利用率為25.2%。
LNG接收站碼頭的冷能利用,仍有極高的提升空間。
冷能——
LNG倉儲碼頭之所供,大數據中心之所需
邁入數字經濟時代,虛擬主機,隨著國內大數據中心蓬勃發展,讓機房冷卻所消耗的電能飆升,急需用更可持續的方式降溫、用電。
而LNG的冷能,可以為大數據中心所用。
2019年11月,國家電網寧波供電公司的負責人在有關“浙江大灣區戰略”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項目的演講中,介紹到:
寧波市梅山管委會政府主動和國網電力公司聯系,希望能為梅山小島的能源做一次規劃,形成零碳排放的區域。
國網寧波供電公司在梅山小鎮綜合示范區的設計中,利用了自己的特色——寧波LNG接收站碼頭的冷能,去做數據中心的綜合能源利用。梅山小鎮數據中心的整個能耗中,空調用電占比大概達到了60%~70%。把LNG冷能利用放入梅山小島能源規劃的目的,可以保持數據中心的合適溫度,降低能耗,節省電費。
注:寧波LNG項目由中海油氣電集團占股 51%、浙能省占股 29%、寧波市電力開發公司占股20%共同投資完成。)
水電站也能為大數據中心降溫
給大數據中心降溫,浙江的水也是天然的介質。
緊水灘水電站位于浙江省麗水市緊水灘鎮西北金水峽口,距云和縣城12km,是國家開發甌江流域龍泉溪干流梯級發電的第一級水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