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只要少發一封郵件就能為地球環保做貢獻嗎?其實,這類說法具有一定科學依據。英國研究機構OVO Energy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每個英國人每天少發一封僅包含“周末愉快”等寒暄之類的“非必要”郵件,則英國全年可減少約16000噸碳排放量。
有關互聯網領域碳中和的討論從未停止,諸如Facebook、谷歌、蘋果、亞馬遜等全球知名互聯網領域相關企業也在近年來致力于減少碳排放的工作。此外,高新技術的突飛猛進也讓數據中心等場景在更具效率的同時兼顧節能減排。
互聯網碳中和討論熱度不減
碳中和是一項造福全球的福祉。所謂碳中和,指的是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碳中和主要通過發展高新技術,讓生產活動在更具效率的同時進一步減少電力消耗,通過設備的高效回收利用等手段逐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毫無疑問,減少不必要的碳排放對保護地球環境具有積極意義。近年來,社會輿論對于互聯網企業實現碳中和的討論逐漸“過熱”。據媒體報道,有關少發一封郵件究竟能降低多少碳排放的討論有一定夸大成分。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Chris Preist教授表示,OVO Energy的研究包含了碳排放的全部相關因素,例如服務器、網絡、終端的耗電量,亞洲服務器租用,然而即便不發送那些所謂“非必要”郵件,這些系統也一定是持續運行的,仍然會產生碳排放。
此外,對于互聯網領域相關企業究竟能否實現綠色環保生產不乏一些“嚴肅”的報道。例如“不必要的電子郵件:不僅煩人而且對地球有害”(愛爾蘭時報,2020),“硅谷骯臟的數據中心秘密:碳”(泰晤士報,2020)等。
互聯網大廠的減排腳步
一份來自21世紀可再生能源政策網絡(REN21)的報告顯示,全球可再生能源占最終能源消費總量的17.9%。能否在生產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小不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是實現整個行業碳中和的關鍵。截至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40家互聯網領域相關廠商作出減少碳排放、力爭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承諾。
據統計,目前美國十大互聯網企業中,Facebook、谷歌以及蘋果已經實現了100%利用可再生能源。能源創新專家李勇表示,互聯網企業在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之后,下一步則可以通過碳捕獲和封存進而實現碳中和目標。所謂碳捕捉和封存,是指將二氧化碳從工業和能源等相關源中分離、收集和封存,以避免其進入大氣層的技術。
此外,微軟、亞馬遜等6家企業已經表示將在2025年之前實現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根據可再生能源買家聯盟(REBA)的統計數據,互聯網企業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采購方。2020年,亞馬遜、谷歌、Facebook共采購約4.9GW可再生能源,大致相當于400萬戶普通家庭日常所需電力。谷歌在其發布的《2020環境報告》中承諾,到2030年,谷歌在力爭實現自身“全天候無碳運營”的同時幫助全球500個城市和地區政府每年減少1000兆噸碳排放。
我國互聯網領域同樣正在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而努力。4月7日,“互聯網﹢資源循環利用碳中和聯合倡議發布暨碳中和試點啟動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主題為“推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包括青桔單車、餓了么在內的互聯網領域企業共同發起了“循環經濟碳中和行動倡議”,旨在呼吁企業與公眾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切實履行碳中和責任,全面踐行循環、低碳、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減少碳足跡,降低碳排放。就在今年1月12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發布了《邁向碳中和:中國互聯網科技行業實現100%可再生能源路線圖》研究報告,認為隨著成本的逐漸降低,可再生能源開始成為中國互聯網領域相關企業控制電力成本的重要手段和長期戰略。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葉睿琪認為:“數據中心、云計算領域的脫碳發展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一環。中國互聯網科技產業具有極強的低碳轉型潛力,應該充分發揮技術與產業模式的創新潛能,積極向100%可再生能源轉型,成為實現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排頭兵。”
技術發展助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