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基山研究所(RMI)與微軟技術公司聯合發布了一份新報告,探討企業的可再生能源采購戰略,以及這些戰略在幫助電網脫碳中的作用。
《每小時的清潔電力》報告為買家、政策制定者和其他行業參與者提供建議,美國站群服務器,說明了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可再生能源采購,以實現脫碳目標。
研究的主要發現包括:
1. 隨著每小時匹配程度的提高,負載匹配的成本也在三個不同的階段隨之上升。這些成本通常遠遠高于實現年度采購目標所需的成本。
2. 每小時負荷匹配的短期減排取決于多個區域電網和儲存資源的運行方式。
3. 每小時可再生能源采購戰略可以為新興技術創造需求,以幫助電網完全脫碳。
這項研究發布之際,企業的可再生能源在擴大全球清潔能源投資組合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僅在2019年,企業采購量就占可再生能源采購總量的10%。在美國,企業可再生能源占該國可再生能源市場的24%。
而有了正確的采購戰略,企業就有可能進一步加快向凈零的過渡。
RMI 呼吁各企業盡快推出包含小時負載匹配的戰略。然而,服務器租用,該報告指出,這些戰略應根據特定地區的電網動態變化,因地制宜地進行調整,以便在未來十年內最大限度地減少排放。
該報告敦促各企業:
1. 將每小時采購策略與電網動態變化相匹配。
2. 擴大批發市場準入規模,以提高每小時采購策略效益。
3. 將可再生能源方案與新興技術相結合,使電網和運營完全脫碳。
4. 與科學的強制性要求相比,平衡每小時的采購目標,在短期內盡可能快地減少排放。
報告指出,通過采用每小時無碳電力 (CFE) 采購戰略,企業就能夠應對與傳統電力采購協議相關的種種挑戰,因為以小時為單位的采購將使企業能夠:
#緩和風險框架:優化采購能源的時間安排,這一安排涉及到指定區域的系統價格和小時設施負載,可以對沖多變的批發市場價格和現有的購電協議(PPA)頭寸的波動。
#鼓勵開發新興技術: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將為企業打開運用能源管理和能源儲存等新興技術的大門。
#創建無碳電網平衡示范模型:采用新興技術優化可再生能源,將有助于企業提供數據或經驗教訓,用于制定未來的模型和標準。
RMI負責人馬克•戴森(Mark Dyson)表示:“為了采取有效措施來實現電網脫碳,采購戰略必須符合科學的目標,反映出到2030年減排50%的需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