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DC圈10月15日報道,數據中心經驗了多次厘革,從最早作為計較機/大型機運行情況,到互聯網時代作為帶寬進口,再到此刻成為伶俐星球云計較引擎。數據中心的應用需求也在不絕演變,最初存眷溫濕度和動力等可用性靠得住性指標,厥后把數據中心舉辦業務分區,分為業務網、打點網,再到此刻要求數據中心融合地理位置、土建、機房、處事器,形成綜合的云計較平臺。數據中心逐漸從配套的邊沿走向業務的焦點,開始成為最終用戶ICT建樹的存眷核心。
傳統數據中心建樹的項目性籌劃、設計、實施、驗收的要領無法滿意云計較彈性、便宜、可管控的技能要求。已有多個數據中心建成后基礎滿意不了業務成長和ICT技能成長的需求,導致需要不絕從頭建樹;另一方面,正在建樹中的數據中心的能耗、造價、工期總在不絕變換,進程難以節制;甚至,已投入運營的數據中心,由于運行狀態無法獲取,經常產生處事器要上線,卻不知要放在哪臺機架上的環境,由于對耗能、耗水、人工投入、設備可用性狀態不清晰,傳統數據中心運維恒久處于盲目而低效的狀態。跟著數據中心走向業務焦點,以土建為視角的傳統數據中心建樹方法必需改變。
建樹思想革新:計較機架構取代土建工程
領先的ICT企業都在反思數據中心建樹問題,摸索數據中心建樹新模式。騰訊和中興通訊研究海表里履歷,通過集裝箱、SOHOMO等模式的實驗和探索,不謀而合地提倡了數據中心產物化的歷程。中興通訊通過對數據中心舉辦生命周期和KPI打點,成長出微模塊數據中心的產物形態——把結尾布局系統、制冷系統、配電系統、管控系統組合成為一個產物,并和土建、消防、水電、網絡形成尺度接口。從計較機架構的視角出發,用產物研發的要領和流程,通過系統級的組合優化和分拆拼裝方法去做數據中心產物。以后數據中心建樹不再是機房裝修,而可以被整體視為計較機機框(機箱、電源、電扇、CMM打點單板)的組裝。通過樣機試制和系統測試的方法,均衡機能和靠得住性,壓縮前期工程設計的過多的冗余量;通過工場預制和現場拼裝,均衡模塊化和機動性,淘汰前期工程實施中在安裝和調試環節人工、質料的揮霍,并增加對物理土建和處事器設備的適配機動性。
2013年,在廣東聯通的支持下,在深圳坪山新區,騰訊、中興通訊和廣東聯通配合打造了亞洲最大的微模塊數據中心,一起完成了數據中心的劃時代厘革。在15000米2、12000kVA的容量下,歷時4個多月,建成可用性到達Tier3+、30%負載率PUE1.5閣下,可容納85000多臺處事器和互換機單板的數據中心。
本質為去工程化、節能、智能化
坪山數據中心完全由微模塊構成,一期建樹20個微模塊,二期建樹40多個微模塊。整個項目從裝修出場到落成,僅花了4個多月的時間,個中二期40個微模塊從出場安裝到通過測試驗證只用了45天,,充實浮現了微模塊易復制、陳設速度快的優勢。快速陳設的要害在于去工程化的設計,去工程化就是要壓縮物料數量、壓縮工序、優化功課編排、嚴格工程指導,通過這些尺度化的事情,來晉升效率。在系統測試進程中,中興通訊一位布局工程司理在對樣機的去工程化測試陳訴評審中提出多個優化的設計。好比就底座調平這一工序,采納了優化設計后,這一工序的工期就從10個模塊6天,壓縮到了10個模塊2天,并節減了大量螺栓等工程輔材。再好比對付管控子系統所用的物料型號,必需在系統測試嘗試室通過兼容性測試,這樣工程調試就不需要研發人員投入,調試的人員投入和耗費時間也在大幅低落。
坪山數據中心項目集高壓直流、行級制冷、能效打點便是一體,機房微模塊別離尺度化為18R模塊、12R模塊。18R模塊憑據總體功率120kW,12R微模塊憑據總體功率80kW計較。微模塊局部PUE1.07,30%負載率整體PUE1.5閣下,90%負載率整體PUE1.4閣下,締造了PUE在深圳地域的新低。項目連系團隊不只重視高負載率下的PUE,也重視低負載率下的PUE,在樣機試制和系統測試中,優化行間空調的群控計策,有效低落PUE,并形成了低負載率環境下如何節能等一些實用的運維發起。
坪山數據中心項目很是重視智能化,每個模塊都有一套管控軟件iDCIM,通過集成平臺,對每個模塊和各個狀態舉辦統一展示,雷同計較機的CMM打點單板。iDCIM數據中心監控系統具備富厚的界面組態、多樣的報警成果、開放式協議接口、大容量的數據收羅、存儲成果以及智能的數據闡明技能。iDCIM的能效打點模塊對整個機架處事區用電量舉辦打點和記錄,同時可以通過網絡舉辦外部會見,溫度、濕度、水浸和煙霧探測監測都與告警系統整合在一起,便于會合打點和長途監控。
只是數據中心產物化的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