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將用3年時間,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綠色低碳、算力規模與數字經濟增長相適應的新型數據中心發展格局。對此,華為公司副總裁、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表示:“新型數據中心需要從新存儲、新網絡、新計算、新能源四個方面規劃設計:存儲承載數據,網絡傳輸數據,計算處理數據,能源低碳保障數據中心運行。”其中,“新存儲”是新型數據中心建設的當務之急。
閃存化是新型數據中心邁向“雙碳”目標的關鍵路徑
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產業的深入發展,大數據國家戰略加速落地,我國數據中心數量從2012年的5.1萬個發展到2019年的7.4萬個,已建成的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數量占比達到12.7%。其中,金融機構的數據中心建設進入快速擴張期。由于數據中心具有高耗能以及7 x 24 x 365不間斷服務的特性,一直都是各地的“用電大戶”,能耗過高已經成為數據中心目前面臨的巨大挑戰。據統計,2018年,全國數據中心總耗電量1500億千瓦時,達到了社會總用電量的2%。預計到2025年,占比將增加一倍,達到4.05%,甚至有機構預測這一比例將達到驚人的8%。
如何使新型數據中心向“雙碳”目標看齊?周躍峰認為全閃存數據中心是未來數據中心的重要發展方向。
存儲設備的能耗主要來自存儲介質,根據研究表明,不同存儲介質的存儲設備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能耗差異。相對于機械硬盤,在相同容量下,閃存的能耗將降低70%,空間占用也會節省50%。提升數據中心的閃存比例,不僅能大幅降低數據中心TCO總成本,還能有效推進數據中心低碳化運轉。而全閃存數據中心是指90%以上的存儲容量由固態硬盤提供的數據中心,其同時具備了高密度、高可靠、低延遲、低能耗等優點。據相關測算,一塊閃存盤替代機械硬盤一年所減少的CO排放量相當于150棵樹木所吸收的碳排量;以此估算,如果全國數據中心所有機械硬盤均替換成為閃存盤,到2025年將累計節約750億千瓦時耗能,相當于4個葛洲壩的發電量,新建數據中心的能耗將下降21%。
提高存算比是資源高效聯動的前提
全球數字化轉型已經從試點創新階段邁入倍增創新階段,各項新興技術與行業的深度結合是倍增創新階段的核心。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資源,是數字化技術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國家數據戰略當中,新型數據中心除了要完成“算力提升賦能行動”之外,更要承擔起承載海量數據資源的責任。根據2020年統計報告顯示,西方發達國家例如美國在存儲、計算的匹配比例(算力:容量)為1:1,相較而言,中國在存儲、計算的比例僅為1:2,比例嚴重地失衡。存算比失衡證明目前中國的數據資源仍然不夠豐富。所以,在新型數據中心的建設當中,必須在建設強大算力的同時,同步建設能夠承載海量數據的“新存儲”基礎設施,為國家數據戰略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以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存算比例作為參考,在建設新型數據中心時存儲、計算比例建議采用1:1。而在周躍峰看來,“推廣全閃存數據中心建設,提升存算比例到1:1,讓存力和算力規劃建設更合理,資源更加高效聯動,是當前新型數據中心建設的當務之急。”放眼未來,新型數據中心將成為智能算力生態體系的核心,對數字經濟起到賦能和驅動的作用。而在閃存化和提高存算比這兩大關鍵特征指導下建設起來的新型數據中心,將會更加全面、客觀和科學地支撐中國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綠色發展。有不懂的請咨詢夢飛云idc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