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信息化支撐,警方處置根本不可能如此迅速,可能連人都找不到。”天津市公安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副主任周學智感慨道。
此時此刻,《法制日報》記者站在天津市公安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超大屏幕上,正回放著天津警方的這次接處警。
天津市河西區天塔街道環湖南里社區,建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有住戶1100多戶。但記者近日走進這一小區發現,這里科技含量十足,與其房屋老舊形成鮮明對比。
“這里就像天津公安的智慧大腦。”周學智環視指揮中心說道,運用信息化實現了對違法犯罪的精準高效打擊,2018年天津市110及時處置直接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1620人,有力震懾了不法分子,當年天津市刑事警情下降了18.1%。
社區實現小平安,社會方有大平安。
吉林樺甸曾發生過水漫堤壩、沖毀家園的災害,全市37座水庫安全一直是當地的一塊心病。如今,先進的監控設備架了起來、共享的信息平臺建了起來,水庫及周邊情況在大屏幕上一覽無余,即便是汛期,老百姓也能睡安穩覺了。
記者從視頻記錄中看到:犯罪嫌疑人一路逃竄,警方緊追不舍。
浙江嘉善縣公安局研發智安小區管理分析平臺,實現對治安要素的異動預警和違法犯罪的精準打擊。去年3月,家住繆家新村的李先生手機上突然收到家中門磁報警推送信息,立即點擊報警按鈕,App自動撥打報警電話,民警迅速出擊將正在行竊的黃某當場抓獲。
高清探頭、人臉識別、車輛識別、智慧門禁、周界報警……高科技產品應有盡有。
2018年,作為一項民心工程,天津市公安局在全市選擇治安問題比較突出、矛盾糾紛多發的100個小區,按照一社區一方案,深入開展智慧平安示范社區建設,并與公安視頻網絡平臺對接,提升社區安全防范水平。
干了10多年大型活動的安保工作,天津市公安局治安管理總隊一支隊二大隊副大隊長武勇杰深有感觸地說,維護公共安全,信息化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去年天津公安試點大型活動無紙化門票,并配合運用人臉識別等技術,有效將公共安全風險擋在門外,400多場大型活動無一安全事故發生。
各地還通過“雪亮工程”共享的海量視頻資源和基礎數據,為公安機關治安防控、偵破案件和反恐維穩等提供強大支撐和保障。山東臨沂建成各級“雪亮工程”平臺4400多個,助力臨沂公安機關通過視頻偵查系統直接破案千余起。
憑借照片,警方運用人臉識別系統,快速鎖定女主播為天津市人楊某,并根據其入住信息,于當日凌晨3時44分在某賓館找到不省人事的楊某。經送醫搶救,楊某脫離生命危險。
云搜索、人臉識別、車輛蹤跡、圖像追蹤、電子圍欄……一年多來,各地政法機關積極適應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發展趨勢,推動大數據合成研判作戰中心建設,創新偵查、研判、指揮一體化實戰機制,大大提升了打擊犯罪的實效性。
前段時間,在天津市西青區一輛小客車撞傷多人后逃逸。接到報警后,指揮中心立即啟動聯動應急處置機制,一邊指揮調度有關單位開展搶救傷員、現場勘查、布控查緝,一邊根據報警提供的車輛信息,運用信息系統開展視頻追蹤。
近年來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多發,貴州上線道路交通安全綜合管理云平臺,對所有“兩客一危”重點車輛的車載衛星終端數據進行監管,車輛超速、違停、疲勞駕駛等自動預警,最大限度防范和控制重點車輛的安全風險。
信息化,已經成為打擊犯罪、守護平安的一把利劍。
視頻分析、語音分析、生物特征識別、態勢感知……大量前沿科技被運用至公共安全風險防控領域,以加強對重點區域人流物流監測,排查客運、危化品運輸等交通安全隱患,完善消防安全源頭管理等。
警方立即進入直播平臺,發現直播房間已經關閉,網上除了這位女主播的自拍照外,其他信息廖廖。
周學智告訴記者,天津市公安局指揮部指揮中心連接著全市主要公共場所的高清視頻探頭、電子卡口,以及無線視頻圖傳車等,不僅實現了對重點場所的實時視頻巡查,還可以對重大警情進行扁平化、可視化、移動化指揮調度。
上海基于物聯網廣布感知“神經元”,大力推進智能安防小區建設,智能識別探頭、車輛道閘系統、煙感報警系統、智慧停車設施等一應俱全,去年近3000個智能安防小區零發案。有社區居民對小區變化發出這樣的感嘆:昔日“小偷樂園”,如今“夜不閉戶”。
防控公共安全風險
屢打不絕的電信詐騙,群眾深惡痛絕。各地反詐騙中心在警銀聯動及時止付的基礎上,運用信息化開辟新的反制手段。天津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甄別潛在受害人,2018年及時勸阻受害人6.2萬人次,避免損失11.5億元,并通過大數據研判,助力打掉多個電信詐騙犯罪團伙。
針對農村留守人員多,治安防控薄弱的情況,重慶墊江搭建“6995”移動電話互助平臺,每10戶至20戶不等與村社干部、民警組成一個群組,村民遇到緊急情況可直接撥打“6995”發起求助求救,群組內可多方同時通話,實現治安聯防、鄰里守望。
湖南常德融合部門、社會、市場資源,探索“政府引導、企業投資、群眾參與”的“雪亮村莊”共建共享新模式,建成“雪亮村莊”平臺1585個,有了電子眼的看護,治安問題、留守兒童溺水事故等得到了有效解決。
環湖南里社區便是其中之一,效果立竿見影,去年警情大幅下降至治安案件5起,刑事案件零發案。“以前小區小偷小摸時有發生,現在小區變得很安全,大家都很滿意。”小區居民王阿姨說。
“目前,100個智慧平安示范社區均已建成,這些社區2018年警情總體下降42%。”天津市公安局人口管理總隊副總隊長尚慶華說,今年的重點將放在農村智慧平安建設方面。
案發兩小時后,警方成功攔截嫌疑車輛,當場擒獲嫌疑人。
黨的十九大以來,各級政法機關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大力加強智能化建設,越來越多的高科技、“黑科技”投入實戰運用,有力推動政法工作跨越式發展,有效推進平安建設提質增效。
敞亮的天津市公安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一塊超大屏幕幾乎占據了整個背景墻,幾十個席位被劃分成多個作戰區域。
一旁的天塔派出所副所長王興華指著與小區一墻之隔的一家大型醫院說道,由于外來流動人員多,小區治安問題一度較為突出,2017年發生治安案件30多起、刑事案件7起。
黑惡犯罪往往長期盤踞一方,不少還披著合法的外衣,導致發現、打擊處理難度極大。福建廈門創新“大數據+掃黑除惡”模式,建立統一共享的掃黑除惡“基礎數據庫”,將收集到的數據資源轉變為精準線索,服務實戰。湖北武漢公安機關自主研發黑惡類案偵辦平臺系統,實現黑惡線索高效流轉、黑惡人員動態管控、黑惡團伙自動預警和黑惡類案規范偵辦,辦案不再靠經驗,而是靠大數據。
天津警方的答案是:40分鐘。
這只是信息化助力平安建設的一個小小縮影。
如何避免擁擠的人群發生意外?上海警方采用“互聯網LBS大數據”技術,結合警務大客流監測系統和人工觀察哨崗,嚴密做好人群易聚集區域的人流監測,并根據人流量變化及時采取遠端管控等措施,確保跨年夜平安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