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時任貴州省省長陳敏爾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團組開放日活動時,通過媒體向世界喊話 :“大數據產業在貴州發展風生水起,方興未艾,好戲還在后面!”
彼時,距貴州正式邁出大數據發展的步伐已經過去一年有余,人們已經不再懷疑貴州發展大數據的決心。但貴州大數據發展最終會有什么樣的成就,一部分人對此仍持觀望的態度,甚至還充斥著質疑之聲。
貴州大數據接下來的推進,用實際行動回應了觀望者的質疑。通過近6年來的精心培育, 貴州成功搭建出一個世界級大數據舞臺,一出出“好戲”接連在這個舞臺上演,除了廣泛吸引全球大數據相關行業關注的目光之外,還吸引了無數大數據從業者直接登臺參與“演出”。
大量世界知名企業、頂級科技人才學者、各國科研院士和專家都成為貴州大數據舞臺上的“名角”。大數據這塊金字招牌,讓貴州成為大數據時代最受歡迎的弄潮兒,海量的資本、企業、人才等大數據產業發展要素紛紛入黔擁抱大數據。
筆者調查發現,世界排名前十的互聯網企業共有8家在中國落戶,其中,已經有7家扎根貴州。此外,阿里巴巴、華為、騰訊、百度、京東等國內大數據、互聯網巨頭也在貴州大數據的舞臺上各顯神通,盡展才華。有投資人士評價稱:“在大數據行業里,貴州的確是目前中國最好的展示舞臺了。”的確,國際化的舞臺,強大而專業的產業陣容,除了貴州,國內再找不出來第二個地方。
“業內人都知道,只要談論大數據就一定離不開貴州,就像談論山水就離不開桂林一樣。作為貴州的鄰居,貴州大數據的崛起對我省來說既是壓力,也是機會,我們差不多的條件,貴州能做成行業的標桿,我們卻沒有,那怎么辦?唯有向貴州學習啊!”貴州鄰省的一家知名大數據企業創始人如是說。
不管外界是唱衰還是看好貴州大數據,但它始終初心不改,一路披荊斬棘,硬生生探索出一條道來,創造了令人稱贊的“貴州奇跡”,使貴州成為中國大數據產業的“策源地”。當下貴州大數據產業單從體量上比較,依舊無法同“功力深厚”的北上廣深等城市分庭抗禮,但若論大數據發展熱度和勢頭,論大數據發展氛圍、聚集效應以及品牌效應,貴州可以說是國內大數據發展條件最優的幾個地區之一,而且在大數據發展創新機制、容錯空間、市場基礎以及人們對大數據認知與接收等方面,國內幾乎任何地區可以同貴州比肩。
“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困境
偏居西南一隅,地處平均海拔近1200米的云貴高原之上的貴州,卻是中國經濟圈中的一片“洼地”,經濟基礎薄弱,GDP總量排名全國靠后。歷史上的貴州還受交通、信息閉塞的困擾,其旅游、氣候等優勢資源長期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從而導致貴州成為最容易被人們遺忘的那個省份。所謂“養在深閨人未識”便是貴州面臨的困境。那時候的貴州,或多或少有點懷才不遇的境遇。
“我們最可怕的敵人不是懷才不遇,而是我們的躊躇、猶豫,將自己定位為某一類人,于是,自己便成了那種人。” 如果貴州不能轉換發展思路,走出一條不同以往,甚至不同于任何地區發展模式的創新發展新路子,貴州只能一直墊底,它將永遠無法撕掉貧窮、落后的標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戰書曾在貴州說過:“貧困,不是貴州永久的標簽;無奈,更不是貴州人的本質常態;貴州是一片充滿希望、前景廣闊的熱土,貴州人將在不甘落后、頑強奮斗中實現崛起!”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貴州力求突破,卻難尋發展機遇的檔口,一個充滿變革大數據時代緩緩走來,這對于一直渴求機遇的貴州而言,卻是難得的一個機遇。大數據才剛剛進入大眾的視線,便立刻引起貴州的注意,將其視作“換道超車”的引擎。
大數據是貴州崛起的最大機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一方面,國際金融市場持續波動,世界經濟增速不斷回落,全球工業生產和貿易疲弱。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催生了一種新的價值觀和技術方法——大數據。大數據在最初的商業領域中推廣與應用表明,大數據對促進經濟增長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隨后,大數據被嘗試應用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中,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將要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