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生態系統的運行中,綜合調配公共資源,形成以數據為驅動的城市決策機制,能夠使城市運營效益最大化、最優化。”5月7日,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經濟分論壇上,貴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徐昊發表了“數字孿生城市的貴陽探索”的主題演講,他認為,以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區塊鏈、5G移動通訊、物聯網等為代表的5大關鍵性技術將深刻影響未來城市,促成數字孿生城市的誕生,而數字孿生城市依賴于數字進行運營、決策,智能化無處不在。
作為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在經歷了5年時間的探索、發展之后,貴陽市無論在政府治理、交通旅游還是物流、醫療方面,處處閃現著“智能化”的身影,在發展大數據、建設智慧城市上,貴陽市有著自己獨特的“原創”經驗。
2002 年,美國學者邁克爾· 格里弗斯(Dr. Michael Grieves)提出“數字孿生”的概念,后這一概念被美國航空業高度關注。以數字化手段,在虛擬信息空間構造出一個與物理實體相對應的虛擬世界的數字孿生,在制造業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的興起,城市感知越來越無處不在,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界限逐漸模糊,數字孿生城市的概念也應運而生。
作為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核心區,貴陽市自2013年提出大數據發展戰略以來,在打造智慧城市上一直積極探索、銳意進取,取得不少成果,其中一個成果便是對于數字孿生城市探索的寶貴經驗。這樣的經驗,既是徐昊在演講中提到的對數字孿生的定義(即一個組織的數字孿生是指該組織的動態軟件模型,它依賴于數據來了解狀態,響應變化,改善運營和增加價值),也是貴陽市首創的塊數據、主權區塊鏈等理念。
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經濟分論壇的演講中,歐洲服務器租用,徐昊將大數據定義為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相互作用及相互關系總和的數字化描述。這樣的定義將大數據從物質層外延到關系層,對傳統大數據的定義作了有效補充,在這一定義下,貴陽市認為,數字孿生城市將是基于塊數據理論架構下的新城市形態,即一座數據融合的共享之城、數字經濟支撐的綠色之城、數據文化興盛的文明之城、數據治理推動的安全之城、數據力驅動的孿生之城。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概念是貴陽市首創的主權區塊鏈,這一概念認為主權區塊鏈將主權國家的規制理念植入技術治理之中,全面創新現代治理模式,將催生出治理科技的興起,對秩序互聯網的打造有重要意義。
數字孿生城市的貴陽探索
頂層設計上,貴陽市提出了塊數據、主權區塊鏈等創新理念;實踐方面,貴陽市則在政府治理、便民設施、營商環境等領域作出了自己的有效探索。
政務服務上,貴陽市開通以“六個一”(一張網、一朵云、一扇門、一個號、一支筆、一次成)為特色的政務服務應用體系——“一網通辦”,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打通“數據孤島”,貴陽市打造的“數據不搬家、數據不復寫、數據管理機制不改變”數據共享開放體系,被國家發改委推薦為全國數據共享開放總體決方案典型案例之一。
便民服務上,貴陽市上線了集社保公積金查詢、水電燃氣繳費、長途汽車購票、預約掛號等眾多服務的大數據民生工程“筑民生”APP,為群眾提供185項政務服務事項的“掌上服務”;此外,貴陽市還搭建了貴州通、“智游貴陽”等公共服務平臺,為民眾提供便捷的移動支付、實時的移動資訊,讓老百姓生活更加便利。
營商環境上,貴陽市以“萬企融合”行動為契機,大力推進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的深度融合。比如,貴州興達興高性能混凝土智能工廠、貴州航天電器精密電子元器件智能制造等4個項目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貴州興達興建材全國首創“砼智造”平臺及APP,實現各生產環節數據實時采集和共享應用,產品次品率降低60%,人工成本降低50%;“老干媽”通過建立大數據運營中心,美國服務器,對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和營銷、質量檢測和監管等進行精準分析、精細管理,提高了產品質量和標準,目前已有20個品種的產品銷往7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下一步,貴陽市將從花果園超大型社區治理、數博大道等小型城市生態系統上打造數字孿生城市,以數據連接萬物,以數字驅動城市決策,打造信息化、智慧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