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展,數說未來”,2019數博會將于5月26日至29日在貴州貴陽舉行。貴州農業底子薄,鄉村建設弱,村民致富難。如何能在鄉村振興中實現“低開高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與國家大數據戰略相結合,用好大數據這一技術助推器,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農業農村發展深度融合,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貴州的農民祖祖輩輩種玉米的很多,勞動投入大、比較收益很低。為此,貴州省委、省政府調減玉米,大力發展蔬菜、茶葉、生態家禽、食用菌、中藥材等經濟作物。之所以作出這一戰略部署,歐洲服務器租用,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對大數據的充分收集和精準研判。“市場需要什么就種什么”,將大數據作為決策的基礎,這是走出傳統低效農業困境的必然選擇。
修文縣獼猴桃科技園大數據監測平臺
在德江縣桶井鄉,昔日的玉米、紅苕等低效作物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豬、牛、雞、兔、花椒等高效產物;在水城縣米籮鎮潤永恒獼猴桃基地,人們通過氣象信息采集系統、智能澆灌系統以及蟲情測報系統等科技手段,人工成本降低36.5%;修文縣探索“大數據+獼猴桃”全產業鏈發展,以大數據系統布局種植、農旅、深加工、銷售、金融6個板塊,覆蓋384個獼猴桃果園,占全縣掛果面積的60%。
有了優質的農產品,如何讓它們走出去是關鍵。目前貴州全省培育了70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和23個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建成縣級電商運營服務中心60余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10220個,快遞物流覆蓋全省80%的鄉鎮,電商讓分散的農產品進入大市場變成現實。
位于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內的貴州電商云展示區域
在修文縣扎佐鎮香巴湖村,企業對當地獼猴桃的數據進行采集和監控,實時了解到掛果和成熟情況,然后就會發來訂單,村民只要坐在家里,就能把獼猴桃銷往全國。
有了大數據,銷路不愁了,還能對消費者的喜愛偏好進行分析。以修文獼猴桃為例,根據數據分析顯示,北方的市場更偏好略酸的口感,而南方的消費者則更喜愛偏甜的口感,再根據幾個城市銷售數據,可以精準分析出需要多少產量的偏酸獼猴桃和多少產量的偏甜獼猴桃,然后在種植中就進行甜度干預,最后進行精準的市場投放。
仔細研究不難發現,大數據助力鄉村振興的基本路徑,是借助互聯網的力量,用數據化、電商化、產融結合等模式,提高生產效率,改變生產方式,增加農民收益。
近年來,貴陽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先發優勢,通過打造農村通訊網絡升級版、大數據扶貧升級版、大數據+農業升級版、大數據+農村升級版,為鄉村植入“互聯網”“大數據”基因,推動鄉村振興。貴陽市2015年就已建成果蔬生產管理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了生產數據分析、產地準出管理、檢測數據自動上傳、標簽自動打印等功能。精品水果有了“身份證”,香港服務器租用,為打造貴陽果業升級版、提高水果產業的附加值奠定了基礎。
風行全國的貴州好茶
2019年全國兩會上,貴州茶成為最引人注目的主角,“會呼吸的茶”“沒有污染的茶”等成為貴州好茶的標簽。在這貴州好茶的背后,就有大數據的身影。在銅仁市石阡縣大屯村,村民轉變思維,用大數據智能監測茶葉品質,村民通過手機可以掌握茶葉的實時數據,并根據這些數據對茶葉的種植做出相應調整。
圍繞“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貴州大力推進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在農業種植、養殖、加工、物流、營銷等各個環節的應用,發展智慧農業。同時,貴州積極推動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銷售體系,布局農村電商建設,讓深山里的優質農產品賣向全世界,讓“黔貨出山”,風行天下。鄉村振興,貴州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