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技術與工作生活的逐步交匯、融合,數據開始呈現指數級爆發,海量復雜的數據信息成為了當代信息化發展的一大標志。數據信息的進一步發展讓大數據已然成為推動經濟繁榮、改善社會生活的關鍵引擎。
盡管數據的匯聚將會給企業社會帶來各類價值,但其仍然潛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一.隨意采集使用
近年來,伴隨著企業對數據挖掘的日漸深入,數字價值得到了大幅度的開發利用。但對于企業而言,安全的大數據才是靠譜的大數據,任何非法數據源對于企業而言都是空中樓閣。然而,現實中的大環境卻不容樂觀。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數據在企業運營中的作用日益加重,數據資產已經成為每家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點指標,再者,由于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后續技術都是基于數據基礎上轉化價值的,因此,用戶數據被過度采集使用,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的一大常態。
對于這一現狀,某著名互聯網企業高管曾公開表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么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愿意這么做。”這一言論盡管偏執,卻幾乎代表了社會中大部分企業的心聲,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用戶數據信息就應該被企業無底線、無節制的采集使用。這對于用戶甚至是企業而言都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企業為獲取用戶數據,通過各類途徑進行采集分析,由此得來的數據是否具備高質量價值就不可而知,另一方面,一旦企業服務器遭到黑客攻擊出現數據泄露,無論從用戶角度還是企業層面上講,都是嚴重的損失。
對于任何一家企業而言,香港服務器租用,數據安全都應該是企業的生命線。但現實狀況卻并不理想,極大部分的企業對于數據信息缺乏有效管理,容易在各種環節中產生泄露的可能。
一方面企業在數據采集、存儲、分析、計算和調用的過程缺乏大量的加密措施,在日益泛濫的數據交易中,安全事件極易發生,香港服務器,網絡黑色產業也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大多數企業高層往往將重點放在大數據分析和價值量化的過程中,對于信息的管理和保護并不重視,甚至根本沒有相關的技術支持,企業防護措施薄弱,讓有心人士有了更多可乘之機。
三.尚未建立成熟的數據保護機制
早些年數據資產并未深入影響到企業的運營,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數據安全的重要性。但對于很多中小型企業而言,就算意識到了也無濟于事,對于數據保護屬于無從下手的狀態。究其原因,在于數據保護是一個長期且無法短期變現的行為。對于很多CIO而言,在大數據安全上的支出預算是極其困難的,稍有不慎便無法說服領導和其他部門,因此,要一套成熟的,以控制功能和主動保護為主的數據保護機制就顯得極為重要。
數據保護不僅需要提升技術能力,還要加強頂層引導。公司需要在內部建立完善的大數據安全體系,保證自身的數據安全,對企業內部數據權限進行相關管控檢查,采用加密認證等方式加強內部安全把控,做好相應的數據保護措施,同時積極與業內、國家等安全相關標準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