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違法查詢、實時公交查詢、生活繳費、預約掛號……一個APP統統搞定。近日,陽光攀枝花(愛城市網)APP發布。該APP以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支撐,圍繞民生服務,融合政府數據,上線了40余項便民服務功能,集政務辦事與便民查詢于一體。
這是攀枝花市加快建設智慧城市、實現數據資源融合與開放的舉措之一,標志著攀枝花發展大數據產業、打造區域信息高地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作為一座轉型中的老工業城市,攀枝花如何發展大數據?近日,記者進行了采訪。
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務能力
8月2日,位于移動公司大樓的攀枝花市大數據中心機房里,數十臺服務器高速運轉。監控室內,大屏幕上數據滾動,展示著攀枝花政務云管理平臺實時運行情況。
去年,攀枝花市明確提出要發展大數據產業,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打造區域信息高地。年底,又組織考察團赴貴陽,帶回經驗,在該市干群中發起大討論,謀定了發展思路。
身處四川西南角的攀枝花,為何要發展大數據產業?
從發展戰略看,大數據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而四川省明確,加快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其中的“1”就是“加快數字經濟發展”。
再從市級層面看,發展大數據,既能提升政府工作效率,讓政府決策更加科學化、社會治理更加精細化;又能提高便民服務能力,讓民生服務更加精準化。
對此,攀枝花市明確,以產業發展和群眾需求為導向,把惠民作為發展大數據產業的落腳點,讓大數據帶來的變革倒逼政府職能和政務服務優化,域名購買,推動建設宜居宜業城市。
工業基礎好,科技創新能力強
7月22日,國家、省、市三級重點工程,金沙江銀江水電站主體工程在攀枝花市開工建設,設計裝機容量39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15.69億度。
這個看似主要與發電有關的工程,實則與發展大數據產業有著莫大關聯。
“發展大數據產業,要建機房、設備,其運轉需要巨大的電力支撐。”攀枝花市經信局信息化科科長陳建偉說,攀枝花市有二灘、觀音巖等大型電站,電網設施供電能力強,且已被納入四川省水電消納產業示范區,這是比較優勢。
同時,較高的工業化率和城市化率,提供了成熟的產業基礎。而作為全國首批光網城市,攀枝花市的通信基礎設施也很完備。加之優秀工業企業集聚,科技研發實力強勁,創新指數連年居全省前列。
此外,攀枝花市空氣潔凈度高,有利于降低機房除塵除濕成本,隨著成昆復線、攀大高速等通道建成,將帶來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
種種優勢匯聚,讓攀枝花成為發展大數據產業的理想之地。
也正是看到這些優勢,今年1月,國內領先的云計算大數據服務商浪潮集團和攀枝花市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5月,攀枝花市大數據中心項目開建。截至目前,全市13個部門、24個業務系統遷移到政務云。
為保障數據安全,攀枝花市還引進了信息安全行業領先企業,為保密信息筑牢防火墻。
構建云平臺,打造大數據產業園
8月1日,市民林先生登錄愛城市網APP,GPS自動定位在“陽光攀枝花”平臺上,查社保、查公交等便捷的體驗讓他喜出望外。
“它是打造政務云的成果之一。”陳建偉說,美國服務器,依托政務云平臺,攀枝花還將集中建設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環保等業務系統。
而打造政務云,只是攀枝花發展大數據產業三大板塊之一,還將打造面向廣大市民的“公共云”和面向服務對象的“災備云”兩個平臺。
幾朵“云”長勢如何?8月4日,記者走進攀枝花商業日益繁華的炳三區看到,白領出入的鋼城經貿大廈外墻上,新近貼上了“攀枝花智慧產業大廈”“攀枝花大數據產業園(籌)”兩行大字。
“該產業園將成為未來攀枝花大數據產業的集聚區。”陳建偉介紹,負三樓已騰出3500平方米空間,規劃建設城市綜合運營管理中心,將無形的數據可視化展示出來,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支撐。
發展大數據產業,攀枝花有自己的思路:先服務本地、再輻射區域,先重點做好數據匯聚,解決自身產業發展問題,再向大數據交易方向邁進。
陳建偉坦言,攀枝花市發展大數據產業,還存在產業剛起步、數據量不大、本地信息服務類的企業較少等難點。預計今年攀枝花市將投入1億元,推動云、數、智、管等相關產業發展,重點任務是加強數據采集、清洗、挖掘、開發,進而圍繞數據資源做強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