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9年上半年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數據新鮮出爐。8月19日,據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北京市金融監管局”)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金融運行情況》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北京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提質,實現增加值2934.7億元,同比增長9.1%,金融機構密集落戶,股權投資總額超854億元,北京金融仍是貢獻經濟增長、財稅增收的支柱行業。
上半年實現增加值2934.7億元
北京市金融監管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北京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934.7億元,同比增長9.1%,高于GDP增速2.8個百分點,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9.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同比提升10.4個百分點。
對比2018年同期來看,2018年上半年,北京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639.7億元,同比增長6%,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8.8%。此外,保險業保費收入保持較快增長。1-6月,北京保險市場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168.1億元,同比增長16.1%;累計賠付支出377.4億元,同比增長20.8%。
2019年,由于貨幣金融服務業收入、利潤增勢良好,保險業轉型優化業務結構,經營持續改善,以及資本市場行情階段性向好帶動資本市場服務業收入利潤增速由負轉正,疊加去年同期金融業經營指標基數較低的原因,金融業收入利潤持續增長。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韌性進一步增強,京企上市熱度不減。2019年上半年,除科創板外,北京共有19家企業實現IPO,融資總規模為258.4億元,其中A股上市企業8家,境外上市企業11家,主要分布在金融、互聯網、電信及增值業務以及電子與光電設備等領域。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首批科創板上市數量、募資額、擬登陸科創板企業受理數量均居全國第一。首批科創板上市的25家企業中,北京5家,擬募集資金126.7億元,占比40.8%。截至7月18日,上交所一共受理了149家擬登陸科創板企業,其中北京30家。
金融機構密集落戶
在新一輪金融對外開放的基礎上,北京市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也已取得標志性成果。外資方面,全球兩大銀行卡組織威士(VISA)和萬事達卡(Mastercard)在北京注冊新機構。環球融訊網絡技術服務(中國)有限公司(SWIFT)在西城區注冊,豐田金融服務(中國)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內資方面,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理財子公司落戶北京。其中,工行理財子公司注冊資本金160億元,為首批核準籌建6家銀行系理財子公司中規模最大。
另外,北京股權投資市場活躍度高于全國水平。北京市股權投資市場投資案例數925起、投資總金額854.3億元,均居全國第一。上半年,北京股權投資市場知名大額融資項目包括車好多、地平線機器人、蛋殼公寓、華宇軟件、瑞幸咖啡、京東健康等。
為切實提高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進一步優化北京金融信貸營商環境,提升金融信貸服務水平,北京市監管部門也推出了一攬子新政大力扶持。4月中旬,北京市金融監管局、央行營管部、北京銀保監局聯合印發《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 持續優化金融信貸營商環境的意見》共分為3個部分,從14個方面明確了優化民營小微企業金融信貸營商環境的重要工作舉措,通過建立貸款客戶“白名單”管理制度、金融信貸對小微企業的容錯機制、成立市融資擔保集團并設立融資擔保基金、啟動“暢融工程”,國內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以解決企業融資訴求、續貸需求。
督導轄區內金融機構常規服務收費“能減盡減”,強化無還本續貸機制,切實降低民營企業貸款周轉成本。推動線上申請與審批,進行全流程“不落地”的線上貸款模式,全國首推開展動產擔保登記系統試點工作,建立小微快貸中心,提供快速貸款服務。一系列重磅措施也為金融機構的密集聚集打開了大門。
金融開放政策在京先行先試
2018年以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速度加快,“一行兩會”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業對外開放舉措,放寬市場準入,支持外資金融機構發展,協調推動金融市場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推動中國與國際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而北京市又成為金融開放中的重點城市,2019年1月,國務院批復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第三輪綜合試點,北京市金融領域改革開放政策進一步提升。據了解,北京市大力吸引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在京設立地區總部和分支機構。
7月26日,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發布新一輪金融業對外開放11條政策措施之后,北京市金融監管局等多部門召開了“北京市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工作推進會”。北京市金融監管局局長霍學文在推進會上透露,要在北京具體、快速、有效落實國家金融對外開放政策,盡快形成一批對外開放新成果,為國際金融機構到中國發展建立更加良好優質的“管家式”服務平臺,為每一家機構配備專職服務管家,隨時響應企業訴求。支持外資金融機構與在京科技創新企業深化合作對接,鼓勵依法合規有序開展金融科技創新,在金融科技研究院和“監管沙箱”機制中鼓勵外資金融機構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