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填寫表單、連續復制粘貼,登錄不同業務平臺反復輸入賬戶名和密碼……在城市社區,最耗費精力的是靠著一支筆、一張表單記錄群眾的海量信息。如今,在蕪湖市弋江區中南街道,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中國科大智慧城市研究院(蕪湖)聯合中南街道共同推進基層治理創新,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基層減負、賦能,解決困擾基層多年的數據重復采集、重復填報難題。
“以前都需要手工把受理和登記信息填在表格中,然后再把這些信息復制粘貼到對應需要上報的業務系統中去。”中南街道社工宮尚霞說,大量重復性的數據采集、錄入工作占用了主要精力。
“目前,我們梳理出62項政務服務辦事項、166個節點環節,香港服務器,其中涉及到數據采集和填報的環節有72個。”中國科大智慧城市研究院(蕪湖)基層治理攻堅組技術人員說。
2020年6月,中南街道聯合技術人員,運用大數據和新型算法,構建出基層人口、法人、部件和事件的數字孿生底座,研發全息畫像模型,實現基層底數一手掌握,完整可用。項目還聯合一家數據公司共同研發出“數連通數據智能機器人”,通過實時智能校驗和AI技術,實現基層社區臺賬數據信息的自動采集、錄入。
截至目前,機器人已經代替人工完成了街道30項臺賬數據的重復錄入,減少了59%的重復錄入工作量。街道52張高頻報表,大數據賦能后減少人工采集40%的工作量。
日前,記者在中南街道采訪時,directadmin安裝,恰遇居民前來辦理低保業務。只見宮尚霞通過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統完成業務操作,基層平臺可以動態更新同步業務數據,接著點擊自動填報,新增的低保信息就自動填報到小微平臺進行公示,同時低保發放信息也自動填報到惠民直達系統。
目前,中南街道已經把所有政務辦事服務從社區收歸至街道,并成立了街道為民服務中心。中心綜合受理窗口僅需4名社工,就可以輕松服務整個街道居民,更多社工從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投入到基層為民服務一線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