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習近平總書記作的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十九大報告,格局宏大,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是面向新時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報告多次提及信息通信行業相關內容,對行業的地位與作用給予了厚望,香港網存空間 北京主機,為行業下一步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為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本報即日起推出《“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加快建設網絡強國”專家談》欄目,從專家的角度深入剖析信息通信業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重點任務,敬請關注。
金秋時節,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所作報告的重要宣示,引發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強烈共鳴。
大會強調,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
在習近平同志所作的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當前,大數據正日益對全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產生重要影響。掌握與運用大數據的能力正日益成為衡量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正處于新舊動能轉化的關鍵時期,推進大數據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利用大數據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的動能,符合我國經濟發展客觀需要,對實現創新驅動實體經濟轉型發展意義重大,前景廣闊??梢哉f,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加快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我國大數據未來發展重點,對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建設數字中國具有深遠的意義。
加快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基礎在于培育完善的大數據產業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信息化發展水平日益提高,大數據產業體系初具雛形。2016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7萬億元,是2012年的1.55倍,年均增速11.6%,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為9.5%,軟件業為18.1%,增速始終居各主要行業前列,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我國在大數據資源建設、大數據技術、大數據應用等領域涌現出一批新模式和新業態。龍頭企業引領,香港云服務器 美國云主機,上下游企業互動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為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奠定了堅實基礎。
加快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關鍵在于拓展各行業大數據應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體經濟各行各業的大數據應用逐漸開展,在電信、能源、商貿、農業、食品、文化創意、公共安全等行業領域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大數據應用,行業數據資源的采集、整合、共享和利用能力不斷提升。以電信領域為例,各電信運營商通過大數據可以提升其傳統的數據處理能力,聚合更多的數據,提升洞察能力。電信大數據與人口數據結合可繪制出人口遷徙地圖;電信大數據與交通數據結合可以指導城市交通管理;電信大數據與商業數據結合可為商圈店鋪選址提供分析服務等。隨著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的深化拓展,多樣化智能終端的全面普及,將使電信大數據在智能制造、工業4.0等新型工業化領域擁有廣闊的應用空間,能夠有力支撐傳統經濟的信息化轉型,促進“互聯網 ”戰略的落地實施。
加快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重點在于提升大數據對于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指出,要充分釋放大數據在產業發展中的變革作用,加速傳統行業經營管理方式變革、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及產業價值鏈體系重構。未來,大數據與工業、農業、服務業的融合將不斷拓展。以工業為例,大數據對于工業的改造能力已經體現在工業的各個環節。在設計環節,可以利用大數據推動發展顧客對工廠(C2M)等模式,提升工業設計環節的個性化水平;在生產環節,可以利用大數據監控優化流水線作業,強化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優化產品質量,降低能源消耗;在銷售環節,可以利用大數據促進產銷對接,提升工業產品銷售的精準度。可以說,隨著傳統產業的數據資源逐漸整合,各個環節數據鏈條被不斷打通,全流程的數據閉環正在形成,實體經濟產業的面貌正在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