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端管理伴隨著行業轉型的壓力而來,無論是電源端還是電網端,其核心就是如何利用負荷資源化進行有效管理,反饋給電源和電網端,達到供需匹配靈活的目的。屆時售電公司的綜合服務除了滿足用戶的能源需求,還需要為用戶提供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等解決方案,通過智能終端,及時為用戶推送電價信息、節能貼士、當地天氣及交通情況等附加服務,拉近與用戶的距離。借助大數據,售電公司可以根據用戶的生活習慣作出更優的電力調配計劃。
以光伏發電方式為例,光伏大數據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在線預測、發電量模擬、實時監測、設備預警和診斷、資源調度、電力交易以及需求響應等方面。對光伏行業來說,大數據分析是貫穿始終的。從前期規劃到電站投資建設、后期運營,以及整個資產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都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數字化的模型為各個環節提供量化的分析和決策服務,服務于投資商、生產商、運營公司等各類角色。
智慧能源體系由下至上可以分為能源層、網絡層和應用層,如圖所示。
另外,風力發電與光伏發電類似,都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大規模并網運行會影響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穩定,而且在高風力等級條件下還可能造成風機損壞,所以以數值天氣預報模型為基礎,結合實時氣象數據、電站運行狀態數據等,通過大數據建模分析可大幅提高電站運行的安全性和電力系統的穩定性。
“互聯網+”智慧能源的重點任務概括為:打造能源生產新手段,建設分布式能源新網絡,探索能源消費新模式,統籌部署電網和通信網深度融合的新基礎設施。智慧能源發展方向已經明確,能源行業怎樣將互聯網的優勢更好地運用到能源產業中,賦予能源新的數字化屬性和互聯網思維,實現提高效率、節能減排、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目標,成為能源行業目前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問題。
智慧能源體系的架構
智慧一概念已經提出很多年,這是一種全新的能源形式,包括符合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相關能源技術和能源制度體能源這系。智慧能源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以電力系統為中心,將電力系統與天然氣網絡、供熱網絡以及工業、交通、建筑系統等緊密耦合,橫向實現電、氣、熱、可再生能源等“多源互補”,縱向實現“源、網、荷、儲”各環節高度協調,生產和消費雙向互動,集中與分布相結合的能源服務網絡。其依托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對能源的生產、存儲和使用進行實時監測、數據分析和優化處理,并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手段,實現能源的安全、高效、綠色、智慧應用。